2022年华中师范大学710汉语与文学基础考研真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30 分)
1.破读:
古汉语中把这种通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方法,叫做“破读”“破读”也叫“读破”,人们把一个字原来的读音叫做“本音”,把改变后的读音叫做“破读音”,训诂上也把读本音用本义的字叫做“如字”。语言里的一个词产生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随着语言运用的深化,它的意义或词性等可能要发生变化,原来表达此项意义的词,可能会同时表达与之相关的另一项意义,原来是这种词性的词,可能会产生另一种词性。汉语所用的种方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词的读音来记录词义或词性的演化,比如“王”字,它本是个名词,读“wáng”,所记录的是当君王的人,要记录当君王的意思,则改变它的读音,读“wàng”
2.反切: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其注音术语为“某某反”或“某某切”。如例如,《广韵》“冬,都宗切”。
3.汉字:
即汉民族所用的文字,又称中国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典型的意音文字。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可分为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汉字独特而又深远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优势学科一汉语言文字学;同时,作为汉民族创制的文字,汉字更是维系着汉民族人民关系的纽带。
4.豪放词:
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
5.互见法:
《史记》写人的一种艺术手法,即将一个人的某些事迹分散到其他传记中去叙述,以便在主传中塑造出完整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可以保证各篇自身的统一完整,倾向鲜明,又可以使每篇之间相得益彰。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雄才大略和知人善任,而在《项羽本纪》中则借范增之口道出其贪财好色的形象侧面。
6.甲寅派:
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 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