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心理咨询室收到柯先生的咨询:柯先生一家向来重视孩子学习,孩子也争气,小学到初二前成绩优异,是众人眼中的“学霸”。但升入初二后,学习难度和进度骤增,孩子渐感吃力,成绩开始下滑。起初,柯先生夫妇没太在意,觉得孩子适应下就好。可成绩持续下滑,孩子状态也越来越糟。面对不佳的考分,他深受打击,无法接受成绩退步的自己,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极端心理下,孩子竟自残划伤手臂。柯先生夫妇发现后吓得脸色发白,赶忙安慰,称不在意成绩,只盼孩子健康快乐。孩子却绝望回应,称自己无法接受成绩差,与他人无关。柯先生心急如焚,想陪孩子看心理医生,孩子却强烈抗拒,觉得丢脸。无奈之下,全家小心翼翼,常陪孩子散心。但柯先生明白这只是权宜之计,他迫切想知道更有效的方法,帮孩子缓解因成绩下滑产生的极端心理,重拾自信快乐。
三花猫叼来的月光
园南小学 刘莹
“小雨把门反锁了。”妻子红着眼睛抓住林海的衣袖,客厅茶几上染血的纸巾团成刺目的红梅。林海握紧口袋里的美工刀——这是刚才在女儿书桌夹缝里找到的,刀片已经生锈。
隔着门板能听见断断续续的抽泣,林海想起上周家长会,班主任特意留下的谈话:“小雨最近总在生物课走神,昨天实验课还打碎了培养皿。”当时他还不以为意,直到今天接到妻子带着哭腔的电话。
“小雨,爸爸买了你最爱吃的酒酿圆子。”林海轻轻叩门,听见被褥摩擦的声响突然停止。妻子突然哽咽:“都是我们总夸她聪明,现在稍微退步就……”
深夜,林海在女儿房门外打地铺。月光透过门缝在地板上画出一道银线,他突然听见门锁“咔嗒”轻响。推开门时,少女正蜷在飘窗上,手腕缠着的纱布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还记得你三年级养死的蚕宝宝吗?”林海挨着女儿坐下,感觉到单薄肩膀瞬间绷紧,“你哭了一星期,后来在科学课拿了养殖观察全市一等奖。”
小雨突然剧烈颤抖:“可现在我怎么努力都记不住化学方程式!上次月考连前二十都没进……”嘶哑的哭喊戛然而止,少女把脸埋进膝盖,校服裤子上晕开深色水渍。
第二天晨跑时林海特意绕到小区垃圾站。那只瘸腿的三花猫果然还在,正艰难地用前爪扒拉厨余垃圾。当他提着宠物笼回家时,妻子吓得打翻了豆浆:“这时候还养猫?”
“它被老鼠夹伤了后腿。”林海示意女儿房间,“小雨五岁就能帮奶奶给鸡敷药。”随着笼子里传来一声虚弱的“喵呜”,女儿紧闭的房门悄悄打开一道缝。
到第七天给猫喂食时,小雨突然开口:“它伤口化脓了。”正在给猫换药的林海手一抖,棉签掉在碘伏瓶里。女儿蹲下来接过镊子,对小猫咪说:“要先用双氧水冲洗,你这样会痛的。”
在一个梅雨季的周末,父女俩带着猫去宠物医院。小雨专注地盯着兽医操作,回家后连夜整理了厚厚一本《猫咪护理笔记》。
当林海“不小心”把猫砂买错型号时,少女气鼓鼓地列了购物清单贴在冰箱上。
日子就这样在照顾猫咪的过程中平静地度过。
“爸!少儿图书馆假期招募小管理员,我想去参加。”八月暴雨天,小雨举着手机冲进书房,前额的刘海还沾着猫毛,“他们需要热爱劳动,喜欢阅读,具有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
整个假期,小雨都早早起床,准时来到图书馆,整理书籍,引导读者借书、还书,有时给小读者讲解一些知识。感觉她在快乐地忙碌着,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假期结束,少儿图书馆的实践活动也结束了,最后一天,小雨高兴地捧回了少儿图书馆给她颁的“优秀志愿者”的奖状。
开学摸底考发考卷的那天,家里的三花猫生了一窝崽。
爸爸妈妈看着女儿一边抚摸小猫,一边用指尖轻点手机里67分的化学试卷,暖黄灯光把她翘起的发梢染成毛茸茸的金边,脸上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我们从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到,当孩子成绩下滑产生了极端心理,又抗拒接受心理医生的帮助时,家长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帮助孩子。
“五步彩虹桥”疏导法:
一、安全岛搭建(发现流浪猫)
——在青少年封闭自我时,寻找能引发其情感共鸣的“安全媒介”,如动物、植物或艺术作品。
二、责任转移法(收养受伤猫咪)
——通过照料弱小生命唤醒被压抑的自我价值感,将“成绩焦虑”转化为具体可解决的任务。
三、暗度陈仓式学习(宠物护理笔记)
——将学科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场景(如用化学知识调配猫食),重建学习信心。
四、社会角色体验(当义务图书馆管理员)
——创造新的成功体验场景,打破“学校—家庭”的单一评价体系,获得正向积极体验。
这些方法如同在悬崖间架起五道彩虹桥,让被困在孤岛上的孩子,能踏着斑斓的光影一步步走回现实世界。当他的价值支柱从“单一成绩”变成“我能照顾好生命”,那片笼罩心灵的暴风雨自然会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