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有些高校,一出生就想当网红?甚至不太讲武德,刚挂牌就要挑战老前辈,口气比实力还猛。
说的是谁?你应该也看到了,福耀科技大学。
背后老板是曹德旺,开口就是要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再加上王树国挂帅,前西安交大的校长,阵容看起来是有点猛。但真把这个局摆出来,细一琢磨,我脑子卡了三秒:你这要速度要野心,倒像是做快销品的逻辑,不像是在建一所大学。
咱不妨捋一捋。
福耀科技大学的全称是福耀科技大学(筹),是曹德旺个人出资100亿元设立的民办非营利高校。
公开数据显示,这所学校2024年才拿到福建省批复,计划2025年开始招生,目前连校门都还没建完。王树国来了以后立下了几个flag:三年内办成国内一流,十年内对标清华、北大,十五年要做到世界一流。
我当时看到这话,真有点替王树国捏把汗。
你去看看清华的图书馆,1912年就建成了,几次扩建、几次重修,一本本专业书、论文数据库、研究资料堆叠了上百年。福耀科大呢?目前还在临建过渡阶段,教室还是租的,学生还没影儿。这样的底子,不是说你投资大、请的人多就能秒变名校。
不能光说人家不行。福耀的投入在国内民办高校里确实是少见的慷慨,光是一期建设就规划了两千亩土地。学校还明确强调要只招本科生,不设专科,不追求规模。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想走精品路线,不是来挣学费的。
问题是,做教育真不是光靠钱能解决的。
• 教学理念要磨
• 教研队伍要打磨
• 课程体系要本土化又得接轨主流
• 最声誉是靠一代代学生做出来的,不是广告打出来的
王树国过去在西安交大干得也不差,把一个老牌工科学校的国际排名往前拉了一截。他身上是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这次来主导福耀科大,也许真是想趁退休前干一票大的。但问题在于,他对个人影响力的预期,和现实之间可能有点距离。
西安交大那是靠几十年历史、科研基础和体制资源托起来的。你现在换了个地儿,重新起炉灶,能不能复制当年的势能?这就很难说了。
我还特意查了下目前福耀科大的师资招聘页面,上面写的待遇是参照985标准,还会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协助申请人才项目。这听起来不错,但问题是,哪怕钱给够了,你不一定能招到真正顶级的教授。
你招人,人家也在看你是不是一个有未来的地方。
• 有没有稳定的科研环境
• 学生素质怎么样
• 能不能产出成果
• 校风是不是踏实
别说一流教授了,哪怕刚毕业的博士也在琢磨,去你这边,是打基础,还是冒风险。
还有个小细节让我有点在意。
学校在福州闽侯,紧挨着福耀玻璃的工厂。从规划图看,校园就在厂区边上,风景确实不算优越。这事看起来像是产教融合,但你真要招学术型人才,人家也会琢磨:你这是不是企业培训中心的延伸?
这就又回到了一个本质问题:企业家办大学,到底是要什么?
从曹德旺的公开发言看,他是有点情怀的。他说:国家要科技强国,就得有人才。他不差钱,真的是拿出自己上百亿现金投进去,不求回报。这点我信。
但你说他有没有高估了福耀科大的能量?我觉得,有。
王树国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从他那些十年对标清北的讲话看,我也觉得,有。
而福耀科技大学,是不是有点高估了自己现在的地位?目前来看,也确实有。
不是说你不能梦想远大,但新学校要赶超老牌名校,就像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非得拉着大人比百米冲刺。你没跌跟头,全靠人扶着。
而现实是,你的老师还在应聘中,实验楼在打桩,校史馆里还没摆上一张毕业照。
再看看清华、北大、浙大,这些学校在国际上能叫得响,不光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几十年累出来的科研成果、学术积淀、校友网络、话语体系和制度优势。你今天造个建筑、搞几门课程,是追不上去的。
我问了几个在高校教书的朋友,他们都觉得福耀科大的起点不低,但现在的问题是:你到底想做的是学校,还是项目?如果是后者,那很容易就成了短期热度,一波人来打卡,几年后就撤了。
还有一点我得说。
大学不是建好教学楼、找几个教授、印本校训就能运转的。它是一整套生态系统,涉及的是一个地方的教育文化、政策配套、学术标准和社会信任。
你看复旦、交大这些学校,为什么哪怕排名有时候不如国外的也能留住学生?因为它们有沉淀。校友资源、实习机会、学术网络、国际合作,都是几十年打下来的基础。
这些东西,福耀科技大学现在都还没有。
任何学校都是从零开始的。但你非要用三年对标一流,十年追赶清北,十五年要跟世界最强平起平坐,这本身就是对教育规律的挑战。
现实不是投个亿,喊个口号就能翻盘。
我现在最关心的不是福耀科技大学能不能超越谁,而是:
你们第一届学生毕业的时候,会不会有企业愿意接收他们?会不会有研究所愿意录取他们?会不会有父母愿意把孩子继续送来?
这些答案,不靠发布会,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