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放假或双休,家长的噩梦就来了:
孩子凌晨不睡,早上不起;
一玩游戏聚精会神,一写作业拖拖拉拉;
一言不合就怼父母,让父母心烦意乱,无可奈何。
家长怎么看孩子,怎么不顺眼,忍不住生气,忍不住唠叨,忍不住指责,最后爆发一场争吵。
孩子觉得父母没事找事,父母觉得孩子的所作所为让自己忍无可忍。
我跟孩子也经常有这样的“摩擦”,我气得快冒烟,他反抗激烈:
要么跟我互怼,要么甩锅给我,都是因为我吵他所以才会这样。
经过这么几次的拉锯战,我内心早已疲惫不堪,他也对我颇有微词。
谁痛苦,谁改变。面对着孩子的说到做不到,特别无奈,想管却无路可走,那就尝试后退,暂停指责。
我在重新思考另一个问题:
孩子说到做不到已经是常态,可是为什么当下我却如此焦虑和着急?
我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是孩子本身就有问题,还是我内心焦虑与无力感,能量告急的投射?
我是不是将自己的高要求与高目标,投射给了孩子。我表现出来的指责与不满,是否只是我内心的镜映?
灵魂三拷问之后,我想明白一个问题:
我的情绪与焦虑,比孩子当下的表现更有问题,我的能量更需要提升来维稳当下的状况。
当父母非常焦虑,疲惫或情绪压抑时,孩子一点点问题就会被父母无意识的放大。
此时,父母也会将自己内心的不满投射给孩子,放大孩子的问题,所以看孩子就会哪哪都不顺眼。
因为看孩子不顺眼,对孩子有很大意见,眼里只盯着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对孩子进步的地方视而不见。
重构一下孩子的行为表现:
孩子的磨蹭,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想改变孩子,只是父母太焦虑和着急了;
孩子的刺毛,只是在接受到父母挑剔与指责的信号后的本能反抗;
孩子跟父母怼,只是孩子内心有委屈和不满,以及被否认之后的无意识自我保护。
当家长的情绪亮起红灯时,孩子哪怕一个很平常的行为,都会激发父母内心的怒火,这时根本无法启动正向反馈。
反馈方式只会滑向全负面,比如批评,指责,评判,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听到的都是不满,孩子自然也会缺乏驱动力,更不会努力了。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越刺毛,越摆烂,越内耗的时候,父母越要学会反向呈现,后退一步。
这时最重要的不是管孩子,不是强迫孩子改变,更不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而是先修复自己的心理能量。
高能量的父母,情绪是稳定的,面对孩子的摆烂会不那么焦躁,内心也是平和的。
更容易看见孩子摆烂背后的动机,在孩子无法改变时,先允许孩子此时的无力与拖延。
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和不管,而是用父母积极的能量来给焦虑和内耗以及摆烂的孩子一些容错空间。
让孩子在消极的时候,被父母理解,让孩子在摆烂的时候,也不被父母一味的批评。
先修复父母自己,再去帮助孩子,这时能量就能相互传递。
父母可以尝试这样修复能量:
首先,学会自我充电,接纳孩子与自己的不完美。
累了就要主动休息,允许自己也有做不到的时候,允许自己做60分父母。
休息好了再管孩子,能量修复了再去操心孩子。
其次,远离想管孩子的心,走出家门。
忙点自己的事情,浪费点时间来走走看看,给自己的心灵和身体放个假。
先照顾自己,先来疗愈自己的疲惫,再想着去为孩子做点什么。
最后,用正念思维来看待当下的一切,自己搞不定时要及时求助。
孩子不让人省心是事实,孩子的行为不符合家长预期也是事实。
但行为背后都有动机,既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更要思考怎么办。
如果自己无法搞定时,要及时向内求助,向内疗愈与修复。
这样才能用平和与爱的能量,来真正滋养与帮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