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会特邀获得随机漫步、观安数据产品实习offer的学长进行分享,以下是学长的分享内容。
学长信息
院校专业:211院校-社会与劳动保障专业-本科
工作经历:大一下正式加入国际人学校后,提升自我并追逐理想目标,通过在线实训项目积累实战经验,收获可观成果,目前正在观安数据担任产品实习生,负责相关工作。
突破实习求职“零经验”困局
作为求职小白究竟要如何才能达到可以找实习的门槛呢?学长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mentor、辅导老师的帮助总结了以下四点:
目标规划
分析自我
学长将结合自身情况为大家做一下自身分析的案例,首先他所就读院校是211院校,这样的背景在找实习时是有一定助力的;其次,他的专业是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一文科专业并不是他的强项,目前也没有某个学长感兴趣的岗位会特别偏向这一专业的学生。那么,在这种院校专业背景没有明显帮助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大一初入国际人学校时,通过国际人学校的多场职位分享会,明确了对AI产品经理的兴趣,并选择其在线实训项目深入学习。而这一领域细分众多,如B端、C端、AI产品经理等,此时就需要进一步找到感兴趣的细分方向,并主动借助外力深入探索。他本人就对AI产品经理尤为感兴趣,既因看好AI发展趋势,也源于自身对AI技术的浓厚兴趣。虽然学长本人是文科生(下图可见他所在的专业较为冷门,也并非院校重点专业),并没有接触代码数据等等的基础,但也可以凭借兴趣通过自学拿到offer。
定位目标
前文提到,我们需要为自己去设定一个目标,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未来期望的岗位、大概的职业规划等等,这些问题想好后,还要去明确自身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思考下一步要做什么,从而进行进一步地细化与提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无休止地思考中,最主要的还要去明确接近目标的下一步行动。
全面提升
能力提升
加入国际人学校后,系统学习了产品经理核心课程,并依托在线实训项目掌握API调用、PRD撰写等实操技能,除此之外还额外了解了有关数据分析、编程语言等等的内容,这样做可以利于他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很好地打好基础。
实训项目
两段实训项目均来自国际人学校在线实训项目资源库,涵盖从0到1的产品设计全流程,分别是一个简历产品与一个AIGC产品。
学长在做项目时对AIGC部分最为感兴趣,尤其是它的调试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激发了他对大模型和AI技术的兴趣。但坦白说,最初选课时学长就连API是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如何调用它了,但由于有兴趣与团队做支撑,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导向,最终他成功通过自学和内驱力,逐渐掌握了所需的一切。除了这样的硬技能,学长的软技能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比如说PRD文档的撰写这一点,学长目前的实习工作就有很多地方需要他去编写PRD文档,如果他不曾在项目实训中锻炼过,可能连这个名词都不理解,更不要提在实际工作中去应对了。
竞赛比赛
在加入国际人学校之前,学长就已经参加过一些比赛了,主要目的就是多多尝试,积累一定的经验,同时去探索自己到底擅长、喜欢哪一方面的内容。
这里学长想补充一下,无论是竞赛还是前文中的项目,大家都一定要在参与过后进行复盘思考,一般在初次实习求职的面试环节时,大家的简历上就只有这些经历,面试官就会问得很细致,比如为何选择这一方面而不是那一方面?为什么优化这一功能而不是那个?在整个过程中的难点与突破是什么?……总之大家一定要多多结合自己的思考去回答。
实训项目与竞赛对于求职有什么帮助?
硬件打造
简历
简历是大家在求职时最先被面试官所接触到的“硬件”,学长在找到第一份实习前就将自己的简历进行过多次迭代了,最初版的简历可能较为空洞,但通过不断优化和更新,例如添加项目经历和比赛经历,它会变得更加充实和专业,排版也愈加美观,并且在这种不断优化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其实也在不断成长进步。总而言之,一份制作精良的简历会给面试官和HR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面试
学长第一次面试时,面试官的提问非常细致,会对简历中的项目经历逐项询问,比如为何选择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为何基于该模型?进行了哪些分析?PRD文档包括哪些部分?团队是如何分工的?……所以学长建议大家面试前可通过国际人学校的一对一模拟面试服务,结合在线实训项目经历反复打磨应答逻辑。
初次实习求职会遇到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挑战
收获
初次实习求职难免会遇到许多挫折与挑战,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长愿意在此分享他的经验。
首要问题是简历投递的策略,许多同学在这一步出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投递的目标不明确,学长当初曾在一周内每天投递四五十份,一周总计二三百份,虽然收获了几次面试机会,但却感到极度焦虑,在向国际人学校辅导老师求助后,他调整了一个关键点——求职方向。最初他的投递比较漫无目的,没有找到固定的方向,比方说他其实是想要找一些产品相关的实习岗位,但在投递时却把技术岗、运营岗、HR岗、人力资源岗等等都投了一遍,这样一来不仅消耗了很多精力在一些无效岗位上,还会拉低自己的面投比,从而影响心态。大家在投递时也要注意一下,虽然说是海投,也要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才可以,这样更容易让自己获得正反馈,从而坚持下来。
学长在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个面试的小技巧,因为大家在初次实习求职时简历上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所以大部分面试官的问题都会有相似性,经历过几轮面试后基本就可以预测到后续面试的提问内容了,因此大家可以采用类似死记硬背的方式将对应的问题和答案提前准备好。
最后就是有关时间管理的技巧了,在期末周同学们不仅要海投简历、参加面试、安排实习,还要应对考试和课程等等,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需要学会“抓大放小”,抓住主要矛盾而忽略次要的细节,明确自己当前最优先的是什么。如果最紧要的目标是考研,那么就暂缓实习和作业,保证自己的绩点;如果选择实习,那么考试只要保证及格就可以,不必过于强求高分,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优化简历、准备面试等等上面。这样做我们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忙,只要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
如何挑选对未来求职有帮助的项目及竞赛?
匹配度:与目标岗位方向的相关性
性价比:时间投入与产出比
壁垒性:能否在面试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0经验时如何用项目及竞赛经历代替简历中的实习经历?
可以选择用产品思维经营简历,把每个项目/竞赛经历看作一个“产品”。
此时你的未来面试官就是产品的用户,产品最核心的需求就是证明自己具备岗位核心能力,你所展现的项目及竞赛的成果/作品/数据/逻辑等等则是产品的功能,而产品的亮点就是自己的方法论以及过往经历等赋予的独特视角。
低年级、0实习,怎样在面试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从求职小白到首次实习最大的认知转变是什么?
过来人的建议
学长的座右铭是“常学常新”,尤其是在这个AI时代,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持续学习,将已掌握的知识视为基础和拼图,不断用新知识来补充和完善。
其次,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认为自己是某个专业的,就只能找相关的工作,不要给自己贴上标签,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
再次就是不要急于求成,着急看到结果,迅速见效的事情往往很少,就算有也极大概率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还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更加靠谱。
最后建议大家一定不要放弃独立思考的权利,AI工具的助力之下,我们缺少了长时间深入思考的机会,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将每个问题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才是能够塑造个人独特见解和差异化优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