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众多财经类高校之中,有十所院校格外突出,它们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在这些高校当中,“两财一贸”(即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长久地一直稳居前三名的位置。
不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称“中南大”),凭借其极其出色的学科立项,以及颇为雄厚的生源实力,有时竟然能够与“传统三强”相提并论,部分专业更是将前面那三所高校远远地抛到了身后。
尤其是中南大那独具特色的“政法”要素在国内其他财经类高校当中,处于几乎难以达到的高度。其法学学科,更是顺畅地入选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事财经之事者,为天下之经财;绸缪国富民裕之事,司政法之职者,求世间法正。”中南大,这所将财经与政法教育集于一体的高校,起源于河南的中原大学,如今已然发展成为国内财经类与政法类高校里的翘楚,更是财经政法类高校中办学规模最为宏大的高校之一,亦是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连续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
回首往昔,提起当年的“中原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陆军军医大学等高校皆有一定的“根系”联系然而最大的“根”无疑在中南大。
1948年,中原大学于河南宝丰县成立,为支援武汉、振兴中南地区的文教事业,学校从黄河之滨一路南迁,抵达长江之畔。1953年,在高等院校调整的浪潮里,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整合了中南六省高校优质的财经、政法教育资源,先后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
在之后的发展历程里,这两所高校,数次分分合合,其中政法学院,更是多次被拆分。
中南大的历史当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时期,当属在六十年代的那个时候的湖北大学时期。
彼时的湖北大学,正是如今的中南大,而非现在的湖北大学。
当时的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以及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
不过随着财经专业遭受冲击与被削弱,这所高校于1971年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又再度改名为湖北财经学院。1984年,武汉师范学院改名为湖北大学,此更名致使中南大不得不舍弃“湖北大学”的名号。
同年中南政法学院恢复成立,1985年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
直至2000年,中南财经大学,与中南政法学院合并,正式成立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教育部直属,并且由此先后跨入了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塞翁失马,谁知道不是好事呢?那年由于好多机缘和巧合的缘故,没能成功恢复“湖北大学”这个名称,这件事让不少老一辈湖大学子特别遗憾,而且一直都放不下。
不过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这条稍微有点曲折的发展道路,反而让中南大避开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影响,一步一步地构建起了自己独有的学科体系。在武汉那些以“华中”命名的高校里面,“中南”这个品牌很有特点,很有韵味,呈现出和其他高校完全不一样的样子。
如今的中南大,拥有国内规模最为庞大的经法管融通课程体系,涵盖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61个本科专业。学校同时拥有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本科与硕博的生源质量在全国高校里处于领先地位。
中南大这所著名的财经高校,虽曾错失“湖北大学”之名号却在新的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天地,成为国内财经与政法教育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