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七月毕业季,本应是人才市场供需两旺的时节。然而网络上却流行起一个词条——“在招聘软件上找不到工作是正常的”。这看似调侃的背后,折射出当下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在招聘平台上遭遇的双重困境。
求职者简历石沉大海,岗位信息真假难辨,企业方苦恼想招人还得先充值?这“两头难”的局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如遇招聘软件“套路”该如何合理捍卫自身权益?还有哪些正规就业渠道可供求职者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应届毕业生小张:我一直在用线上软件投递我的简历,他推荐的那些岗位和我的专业压根不对口,一腔热血投到里面之后,每次换来的都是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专业,明明找工作已经够难了。
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张同学情绪有些激动。这是他拿到毕业证书的第46天了。找工作的近两个月期间,她已经在某大型招聘软件上投递了几十次简历。明明专业不冷门,明明双一流大学研究生学历,可简历仿佛石沉大海。像张同学这样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在看似职位琳琅满目的招聘软件上,存在着“僵尸岗位”——这些职位长期挂在网上,一些求职者甚至发现自己投递过的岗位,几个月后点开依然在热招状态,招聘信息一字未变。这种岗位的存在,严重消耗了求职者的精力和期待。
求职者:公司会发业绩,HR要招人。明明已经招过了,但是公司要求还得再面试(凑人数)这种肯定不会发offer的!
求职者:推的工作岗位不是我们对口专业,很多都是“挂”在上面,其实不会去招人。
市民:我有一次实习是没有工资的,过去了见个面说没有工资,跟平台上的宣传完全不一样。
求职者:平台上写的工作内容跟我面试的时候告诉我的工作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
求职者:招聘软件开始让我交费用,才会给我推荐相对适配的岗位。
某求职软件
招聘信息与实际薪资不符、实习期无劳务无保险,被企业冠上“行业共识”、企业人事部门为完成个人业绩,实则面试只是“过场”......更有甚者,一些公司以“岗前培训”为名,要求职者先交钱参加培训,求职者不仅花了冤枉钱,还浪费了宝贵时间。如遇以上情况,求职者该如何合理捍卫个人权益?
北京福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志友:“僵尸岗位”还是“薪资虚标”,都是一种在招聘阶段的违法行为。
北京福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志友:《劳动合同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14条明确:发布的招聘信息不得含有虚假或歧视性的内容,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证件,也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任何财物。如果劳动者遇到这种情形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举报,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依法维权。或向人社部门的社保机构投诉企业,要求企业补缴社会保险。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支付拖欠的工资。甚至还可以要求企业支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
高校招聘会现场/图片源于网络
招聘软件套路重重,不仅让求职者寒了心,用人单位同样也是深受其扰,满满无奈。许多有真实用人需求的企业,即便提供了在本地或行业内具有竞争力的薪水,明确标明了福利待遇,收到的简历却寥寥无几。
用人单位:我最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诉求写的很清楚,但是简历送到我这边来和我要求的不太符。但我身边挺多人都在找工作的,所以我就很奇怪怎么就招不到人呢?
某企业人事:企业如果不在boss上充钱的话,没有办法招到人。
图片源于网络
用人单位在平台上需花费88元才能发布岗位需求和薪资待遇。想要与求职者沟通,需要额外购买套餐,想要快速招到合适的人,让更多求职者看到岗位、加大曝光度,又是一笔新的开销。当企业没有持续投入资金购买平台的推广服务,就很可能被淹没在海量的信息流中。“价高者得曝光”的机制是否涉嫌违法,怎样从法律层面界定?
北京福茂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志友:第一,我们要先固定证据——充值前后流量对比的截图。如果说曝光量断崖式的下跌,可能就存在这种虚假的行为。跟客服通话的时候,客服承诺充值以后肯定有效果,这种录音也是相应的证据。
如果企业遇到这种“软规定”违法行为的话,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平台数据造假行为,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索赔。比如平台通过一些虚假承诺诱导企业签订的服务合同,我们可以起诉要求法院撤销合同,并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主张按照服务费的三倍原则进行赔偿。
招聘会现场/图片源于网络
招聘软件的套路让求职招聘成为“双向困局”,该如何解?今年五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北京福茂律师事务所张志友律师:清理非法网络招聘活动,五部门联合指导有关互联网平台企业要督促落实平台的审核巡查责任、核验相关账号以及运营主体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相应资质。
应该尽量通过一些正规合法的途径找工作。通过政府主导的一些免费渠道,比如人社部的求职登记小程序;还可以选择各个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种招聘活动;毕业季各个高校都会举办双选会,邀请一些企业到高校举办招聘会,对于求职者也可以参加高校的这种双选会;还有一些大的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都会自行组织一些招聘活动。比如说在国有企业的官网和事业单位官网都会发布一些招聘信息。求职者可以通过以上正规的途径来找工作。
内容来源:北京交通广播记者/编辑:柏璐瑶,主编朱来生
编辑:北城
值班主编:彭菲
监制:赵鹏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