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毕业论文“写”在实践成果中
开心田螺
2025-07-23 16:16:40
0

不用写论文,也能拿学位。2022年起,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9部门启动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如今迎来验收时刻。今年首批毕业的2100多名专项试点硕士中,已有67人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

此前,部分个例已引发关注。比如,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硕士生王茜,凭借一套仪器设备及研发报告通过答辩,成为山东首名以实践成果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天津大学1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工程硕士生,以方案设计、产品设计等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多所高校的鲜活案例,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打破“唯论文”壁垒,以实践为导向,实现产教融合全流程贯通。

评价“指挥棒”的优化,背后有深刻现实考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培养卓越工程师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而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正是一个重要切入点。从市场需求来看,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长期存在。比如,有些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也更喜欢纸上谈兵”;由于缺少产业支撑,专业型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路径区别不大。凡此种种,导致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实验室与生产线脱节。

这样的试点有多重意义。首先,有的专业本来就偏实践应用,其科研成果难以用论文形式呈现,一味要求学术创新反而削足适履。其次,以制度化方式肯定实践成果的价值,能激励更多学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技术进步。最后,产教融合有助于学子聚焦真问题、锻造真能力,在解决实践“考题”中缩短培养周期。

这绝不意味着放松标准。某种程度上,这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所高校答辩现场都邀请了企业界专家,没有“硬通货”很难过关。也要看到,探索刚刚开始,一些现实矛盾和挑战也亟须破解。如产教融合中的“校热”与“企冷”,实践成果的多元化与评价的标准化,以及个人贡献的认定、知识产权的归属,等等。严格标准,突破难题,才能推动这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取得实效。

(摘编自《南方日报》,原题为《硕士生毕业不再“唯论文”的启示》)

作者:钟 颐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国历史教材,是如何描写中国的... 当西方教育者试图用最精炼的笔触勾勒中国漫长的历史画卷时,他们会聚焦于哪些闪耀的名字?令人玩味的是,主...
校友会2025中国双非大学院士... 中国哪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当选中国两院院士的校友人数最多? 2025年11月22日,全国第三方大学...
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下降,未来研究... 未来研究生仍具性价比,但需结合个人职业规划与行业需求理性选择。考研报名人数下降主要源于经济压力加剧、...
Prepp创始人Simon:让...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说这话的Simon,是一位00后创业者。他创立的AI教育平台Prepp,最近...
教师园地 | 教育中20个“先... 这20个“先与后”,并非僵硬的教条,而是教育规律的诗意表达。 在教育过程中,明确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是...
防范校园欺凌 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燕赵人民代表网讯(李强)校园是培育栋梁的沃土,安全是护航成长的基石。为防范化解校园欺凌风险,健全完善...
美乌今日会谈 各方分歧明显 “... 美国近期起草了一份旨在结束俄乌冲突的新方案,这份新方案包括28点内容。对此,乌克兰总统办公室22日通...
四川南充:龙门中学举行2026... 嘉水奔腾催奋进,学子聚力启新程。11月19日,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举行了2026届中高考200天冲刺动...
2025秋北京专用真题圈小学语... 家有北京五年级娃,语文期末复习简直像在 “拆盲盒”!课本里《白鹭》的意境赏析、《落花生》的借物喻人手...
河北大学810西方经济学考研真... 本人为河北大学研究生,对河北大学考研初试、复试、调剂情况确实比较了解,如果大家有关于河北大学初试、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