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叶圣陶全集》编纂研讨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对全集编纂方案展开了深入研讨,将启动叶圣陶相关资料征集工作,广泛搜集散佚文献。
人教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表示,叶圣陶先生是人教社的鲜明旗帜和灵魂,编纂出版其全集是人教社的使命担当。人教社专门成立《叶圣陶全集》项目组,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集全社之力,编纂出版一套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系统完备的精品力作,并将同步建设叶圣陶作品数据库及学术思想研究库,开发系列衍生出版物,将人教社打造成为叶圣陶主题出版和研究重镇,激活叶圣陶思想文化资源的当代生命力。
《叶圣陶全集》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商金林介绍说,编纂团队将启动叶圣陶相关资料征集工作,广泛搜集散佚文献,以“求全、求真、求新”为原则,明晰编纂思路,在收录范围、编纂体例、校勘标准等方面,展示现代学术的规范性和创新性,将《叶圣陶全集》打造成兼具学术深度与时代价值的经典之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洁宇建议,全集编纂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总序撰写,明确呈现叶圣陶研究现状,阐释其当代价值,凸显全集编纂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底本选择应在遵循总体原则的前提下具体而异;分卷标准、集外作品的编排需反复斟酌,确保全集的学术质量和编纂体例的科学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编审陈艳提出,叶圣陶先生的影响力涵盖文学、教育、出版等各个领域,叶老全集编纂是文化史上的大事,未来将会出现一大批叶圣陶研究成果,甚至可能推动叶圣陶研究热潮;要重视搜集叶圣陶手稿。
《鲁迅研究月刊》主编、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姜异新认为,“求全”是一个动态过程,既体现为文献数量,也体现在全面呈现叶圣陶人格上。全集编纂有许多难点,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善本”;注意搜集手稿,严格鉴别未刊稿、书信等特殊文献;分类要清晰,突出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浴洋从学术成果文化传播的角度,提出既要充分汲取传统全集编纂的经验,也要考虑当代文化传播语境,注意图像、影像、声音、题词等多种散佚资料的搜集,研究创新性的编纂方式,还要重视索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胡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