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西湖大学今年在全国的招生计划是162个学生。
往年都只招浙江省的学生,今年第一次走出浙江省,光是河南,就占了20个名额。
网友道: 施一公真好,没有忘记河南!
2018年的浙江杭州,西湖大学悄然成立,它的校长施一公,站在成立典礼的讲台上,掷地有声地说:“五年后,西湖大学的教师科研水平要比肩清华北大,十五年后,要媲美加州理工,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之一。”
这句话,当时被不少人当作“狂言”。
七年过去,它真的如施一公所说,站上了与清北比肩的高度吗?
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大学毕业生,给了他良好的教育环境。
1984年他以河南省数学联赛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清华大学,学的是生物科学与技术。
毕业后,他远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35岁就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这履历,放在哪儿都是金光闪闪。
2008年他放弃了普林斯顿的高薪和1000万美元科研经费,毅然回国,加入清华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后来还当上了副校长。
他说,回来不是为了名利,而是“想家了,想为祖国做点事”。
在清华的十年,他带领生命科学学科冲到全国第一,但他也发现一个问题:中国顶尖大学培养的人才,很多选择出国深造后不再回来。
这让他痛心,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留住人才,改变中国高等教育格局。
筹建一所大学,钱是绕不过的坎儿。
作为民办大学,西湖大学没有政府直接拨款,资金全靠社会力量。
施一公四处奔走,凭着个人魅力和学术声望,吸引了马云、马化腾、王健林等一众大佬的投资,短短几个月就筹集了200亿元。
这笔钱,砸下去可不是小数目,建校园、招人才、买设备,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
2016年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
2018年,西湖大学正式获教育部批准,施一公成为首任校长。
西湖大学的定位很明确:高起点、小规模、研究型。
校园选址在杭州西湖区,云栖和云谷两个校区占地1495亩,设计上融入了“学术环、生活环、自然环”的理念,环境优美到让人觉得“像度假村”。
学校一开始只招博士生,2022年才启动本科招生,规模控制在5000人以内,强调质量而非数量。
施一公的目标,是让西湖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股清流,打破传统大学的桎梏,探索新的科研和教育模式。
施一公敢说“五年比肩清华北大”,底气主要来自三点:顶尖师资、独特模式和清晰愿景。
西湖大学从一开始就瞄准全球顶尖人才。
截至2025年,学校已有247位博士生导师,90%以上从海外引进,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超过半数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
这些老师不是“水货”,很多是在国际学术圈响当当的人物,比如许田(耶鲁大学遗传系前副系主任)、仇旻(瑞典皇家工学院最年轻正教授)。
施一公自己更是结构生物学领域的泰斗,2023年他的团队还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上取得突破,发现了可能触发记忆衰退的“机关”。
西湖大学不走传统大学的老路。
它采用“本博贯通”培养模式,本科生前两年主修通识课程,大二下学期再选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工智能等八个领域。
每位本科生入学就配一位博士生导师,实行“学术导师制”,从大一就带你进实验室,参与前沿科研。
这种一对一的指导,在清华北大都很难实现。
更别提学校还跟康奈尔、伯克利等23所海外名校签了交流协议,大三学生能去世界顶尖高校学习一学期。
施一公在《自我突围》这本书里写道:“西湖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高精尖人才。”
他希望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独立思考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说一句很俗气的话,西湖大学是真有钱,钱是万能的,能解决掉99%的问题,尤其是把钱放下教育科研上,更能直观体现出这个道理。
西湖大学在科研上进步神速。
2024年学校在《自然》《科学》等顶刊发表15篇论文,排名国内高校第九,超过复旦大学。
2025年施一公团队在过敏反应机制研究上又有突破,成果登上《自然》,为抗过敏疗法开辟新方向。
今年西湖大学首次走出浙江,在上海、江苏、河南、广东、重庆五省市招生,最低投档线高达674分,河南20个名额全被高分学霸抢光。
有的学生甚至放弃清北,选择西湖大学,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90名本科生配247位博导,师生比堪称“奢侈”。
首届本科生中,已有学生在AI顶刊发表论文,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崭露头角。
家长们感叹:“这诱惑谁顶得住?”
西湖大学的教学模式很“硬核”。本科生不急着选专业,前两年打通识基础,大二再根据兴趣选方向,这种灵活性让学生不被高考填志愿时的“懵懂选择”绑架。
七年过去,西湖大学没完全实现“超清北”的豪言,但它的崛起速度已经让学界侧目。
从零到全国排名前50,从无人问津到高分学霸争抢,西湖大学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潜力。
施一公的200亿“豪赌”,换来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生态:
云谷校区三期工程完工,医学院成立,与杭州市共建附属医院,科研平台如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西湖实验室等接连落地。
七年前,他带着200亿和一腔热血,喊出了“五年超清北”的豪言;
七年后,西湖大学虽未完全兑现承诺,却已经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匹黑马。
参考资料:
1.新京报:西湖大学正式成立 校长施一公:西湖大学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2.澎湃新闻:创业者施一公
3.央视网:面对西湖大学的筹款压力 施一公:脑子里全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