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近年来,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惊讶地发现,曾经烂熟于心的知识点现在竟然“陌生”了。
诵读了一辈子“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从“xiá”变成了“xié”,“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从“jì”变成了“qí”,这些微小但确实存在的改变,让不少家长在辅导作业时频频“翻车”。
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最怕的就是“翻车”,但“翻车”却未必是因为教材的改革,还有可能是因为对基础知识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
一位本科毕业的家长在辅导儿子的小学作业时,就遇到了尴尬的“翻车”事件,她帮儿子计算“9加9除3”时,信心满满地告诉孩子答案是12,可第二天就发现,儿子的作业本上被老师打了个大红叉。
最令家长无法接受的是,孩子还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家长也被告知“全班就你儿子做错了”,家长怒上心头,直接打电话质问老师:“我儿子到底错在哪里?”
可老师接下来的解释却让家长愣住了:题目中的是“除”,不是“除以”,按照现在的教学规范,“9加9除3”中的“除”指的是“3除以9”而非“9除以3”,计算方式不同,结果也是既然不同的。
类似的“翻车”事件不胜枚举,无论哪个学科,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翻车”以往都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教材对于内容的改革,另一个就是家长低估了低年级题目的难度,审题不够仔细。
不过现在的年轻家长也在辅导作业中发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知识越来越难了,教材在改革、题目也在变得更加复杂,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甚至基础知识都在不断更新,而大多数家长仍停留在自己受教育时的认知框架中。
现代小学教育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识字算数那么简单,而素质教育的推进也使得试卷内容更加多元化。
以三大主科为例,语文学科不仅要求简单的会读会写,还要求同学们掌握思考能力和思维发散的能力;数学学科不仅要会计算,还要对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明白哪些定理是怎么来的;英语则是从听说读写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词汇的难度、内容的深度都大大提升了。
因此各位家长们,当辅导作业过程中出现“翻车”现象时不要自我怀疑,知识的确在变难,这是应试教育朝着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育的目标也已经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综合素质,那些看似“刁钻”的题目,实际上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也就是说,对于这类题目,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思考和分析的过程。
与此同时,家长们面对这类让自己“翻车”的题目也无需恼怒,或许为人父母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是孩子的“解题专家”,但我们永远可以成为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支持者、鼓励者和同行者。
当我们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教育的变化,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辅导他们的作业,还能为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这种“共同学习”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也是家庭教育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