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工学院数字生态现代产业学院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四链融合”育人体系建设,成为区域新工科人才培养与产业创新发展协同共进的重要阵地。
聚焦链条协同,优化培养体系,构建特色育人框架。数字生态产业学院以打破学科壁垒为突破口,围绕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联动,构建了“四链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链上,形成“校企双向赋能”机制,组织若干名骨干教师赴头部企业实践研修,邀请20余位企业技术专家入校开展跨学科教学培训;人才链上,建立“双导师联合授课”模式,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实践指导等教学环节;产业链上,打造“需求动态响应”体系,联合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人才需求数据库;创新链上,推行“科研教学互促”机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通过多链条协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跨学科育人框架。
强化平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育人载体:学院以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为依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学院建立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跟踪行业技术动态与人才需求变化,动态调整教学内容与培养方案,让人才培养更精准地服务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参与学院的教学全过程,通过派遣技术骨干授课、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平台,共同打造“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产业应用”的闭环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对接机制,促进成果转化,提升育人实效。开展“企业进校园”系列活动,定期召开校企人才培养会议,邀请多家合作企业参与培养方案修订,近两年来共优化课程体系8次。同时,实施“访企拓岗+人才共育”行动,学院领导带队走访企业20余次。近两年,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斩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李树华 马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