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上午9:30,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分校原执行校长、北京国际学校课程研究院副院长 郑海燕受邀走进了中国·滨州文化大讲堂,在滨州市图书馆·三楼多功能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讲座——《心随笔动——写出真情实感》。郑老师强调,中小学写作的核心是“真情实感”,要求从真实的生活体验出发,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真实感受与思考,避免虚假、空洞的表述。
讲座伊始,郑老师分学段提出写作指导建议: 1-2年级鼓励写自己想说的话;3-4年级注重记录真实见闻与感受;5-6年级要求表达真实情感与观点,记实与想象作文均需以真情为内核;7-9年级则强调写出真情实感与个性思考,避免模板化写作。她特别提醒,“真情实感”既不是假大空式的无病呻吟,更不是生活的1:1还原。
如何写出真情实感?郑海燕老师提出三大方法,同时通过很多实例进行论证:首先是练就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如通过“节气观察日记”感受自然与生命;其次是在真实生活中提炼材料,聚焦细节(如“妈妈送伞”中“伞骨倾斜的角度”);最后是搭建“脚手架”,让情感真实流淌,用动作与感官描写让情感具体化,例如将“我很难过”转化为“盯着试卷上的红叉,手指将试卷角卷成了小毛球……”。
孩子的写作能力与家长的支持至关重要。郑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营造充满仪式感的亲子共读时刻,成为一名热爱生活的人;给孩子一方“发呆的园子” ,允许自由想象;接纳“不完美”,引导他们补充细节,而非推翻重写;做共情式读者,用具体反馈强化真实表达等。
讲座当中,郑老师引用汪曾祺“生活是很好玩的”和迟子建、萧红等作家的例子,说明艺术化视角与真实笔触的结合才能成就打动人心的文字。她强调,写作是持续练习的过程,唯有坚持,方能练就真诚的表达能力。
整场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用方法,为家长、孩子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清晰指导。郑老师以 “写出真情实感,做一个真诚的人,坚持写,持续写,写的能力就在写中练就出来”总结,呼吁大家以文字传递生活的温度,在表达中滋养心灵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