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那年,大多数人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纪,程裕林已拥有一串许多人难以企及的身份: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银牌得主、阜阳技师学院的副高级职称教师。
他的课堂不在传统教室,而在充满机器声音的实训车间。在这里,评判标准不依赖于论文或资历,而是使用喷枪的稳定性、漆膜厚度的控制等。
2015年,程裕林中考失利,进入阜阳技师学院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学习。2018年,他获安徽省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019年获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第二名,2020年获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喷漆赛项银牌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后来,他留在母校任教,在22岁那年破格晋升为副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并享受省级C类人才待遇。如今25岁的他,指导仅小自己四岁的学生备战新一届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程裕林。图/受访者提供
对于一位没有传统高等教育背景的“00后”而言,这是一条少见的职业晋升路径。他证明了一种可能性——技能本身可以成为通往专业认可和职业尊严的有效路径,即使这条路往往始于被大多数人忽视的车间。
在和九派新闻记者的交谈中,程裕林提到,社会普遍关注学历,但技能人才同样重要。职教生并非“差生”,而是走在另一条道路上,“学历是一种选择,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以下是与程裕林的对话。
【1】从中考失利到全国喷漆银牌
九派新闻:最近在忙些什么?
程裕林: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将于9月中旬举办,目前正带领选手全力备战。
九派新闻:你参与过前两届大赛?平时教学主要内容是什么?
程裕林:我参加了第一届,培训了第二届选手,现在带学生备战第三届。现在我主要负责实训教学,因为我是凭借技能走出来的,也希望将技术传授给更多学生。技术必须每日训练,手一刻也不能生。我常跟选手说,训练就是比赛,比赛就是训练。之前我参赛时,每天训练约14个小时。
九派新闻:当时为什么选择学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
程裕林:我来自阜阳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我由爷爷奶奶带大。中考成绩不太理想,我就选择了去技工院校读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我从小喜欢汽车,家人都很支持我的选择。
九派新闻: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之前,你参加过多少场比赛?
程裕林:2015年至2020年间,我参加了十余场大小比赛。比赛最为密集的那两三年,我几乎住在车间里。最早训练时,我在废弃办公室里焊了一张铁床,后来车间改造,我就把床挪到打磨间里,洗漱都在公共卫生区解决,这样可以有效节省时间。
九派新闻:你为比赛做了哪些努力?遇到过哪些困难?
程裕林:2016年到2017年的时候,我刚接触比赛,训练大多是练基本功。不可能全用油漆来练,就用喷水来代替,比赛在二三月份,天气比较冷,手上都长了冻疮。
参加2020年国赛时,我们在阜阳训练,那时候气温在零度以下。但是比赛在广东举行,温度跨越了二十来摄氏度。喷漆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较大,我们没办法调节,只能不断地给烤漆房升温,以及在烤漆房泼水,通过一次次地尝试,把温度和湿度调节到接近广东赛场的状态。
九派新闻:现场最难的环节是哪一项?
程裕林:我觉得最难的是对时间的把控。之前参加中职组比赛的时候,对时间要求非常高。当时第一套流程是40分钟,基本上前十名的选手都能做到39分57秒左右完成,每一秒都极为关键。我们通过反复训练,剔除冗余动作,比如原子灰刮涂从四五刀减到三刀。
另一个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需要严格控制喷枪的出气量、走枪的速度,做到车门上任意两点的漆膜厚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6左右。所以那时候为了练习手持喷枪的稳定性,我们会在喷枪上挂瓶矿泉水练习。
九派新闻:有没有想放弃的时候?
程裕林:确实有过想放弃的时候。2018年的中职组国赛,我代表安徽去比赛,当时的目标是冲击一等奖,但是以1.5分之差与一等奖失之交臂。当时我有比较强的挫败感,想着自己努力了那么长时间,结果没有成功,也比较愧对学校和师父,想过放弃,不再参加比赛。但是我的师父贾亮老师开导了我,让我重拾信心。
程裕林获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喷漆赛项银牌。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你曾经在采访中多次提到贾亮老师的名字,能否介绍下这位老师?
程裕林:我学的这个专业,是贾老师来到学校后开创的。从我进入大赛班起,就一直跟着他学习。那时安徽赛事刚起步,很多工具我们见都没见过,只能通过看外地选手操作,现场模仿、学习。
贾亮老师也是大赛出身,他是“中国大能手”第三季汽车维修项目比赛冠军,这也是当时皖北汽车维修赛事的第一块金牌。他给我的感觉是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他对自己的教学、赛事训练,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
九派新闻:他对你有哪些影响?可以举一些例子吗?
程裕林:2017年他为这个大赛备战时,我也在准备中职组的国赛。那时我看到他每天训练到晚上十一二点,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休息。一连好长时间,他都是直接住在学校里。他对技能的追求很极致,是事情做不好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对我影响比较大。
我平常训练当中,碰到一些很细小的问题,他都会盯着,让我想办法把这个问题研究透。
【2】22岁时成为“副高”老师
九派新闻:你是什么时候成为老师的?
程裕林:我2015年入学,201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九派新闻:一开始会不会不太适应这种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
程裕林:一开始并不适应。我学历不高,从未想过自己能当老师。其实我们学校有“老带新”的传统,我们学习两年后可以选择出去实习或带新生的课。2017年,我开始带学生,第一届学生中很多人年龄比我大,唯有靠技能说话,才能让他们信服。
九派新闻:什么时候真正感觉自己是老师?
程裕林:可能是2018年我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时候。那时要一边训练,一边带专业课,一边从事班级管理。管理是我的知识盲区,因为没有经验,我就不停地向我们学院老师请教。
包括现在,我的学生跟我的年龄差距不是特别大。像我带的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都只比我小4岁,没有太多的年龄代沟。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虽然我是老师,但对他们来说更像是学长或者说大哥哥,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来。
九派新闻:带过哪些印象深刻的学生?
程裕林: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巩祥宇。这个选手的选拔,包括训练一直都是我在带。我选他的时候,他没有大赛经历,但我看重他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领悟能力。当时他们班里有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他作为班长,很照顾这个学生。那个学生脾气比较犟,谁都不听,只听他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很重要,因为我们需要到外面去求学、拉练,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与外地的选手处好关系,并且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能够用到的一些技术。
他训练也很刻苦,有时候晚上会练一整夜。后来参加比赛,他拿过阜阳市第一、安徽省第一。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他也拿到了优胜奖,第八名。
还有一个选手张启俊,他与巩祥宇一起参加校、市、省级集训与选拔。安徽省选拔的时候,巩祥宇拿了第一,他拿了第二。后来,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交通运输行业选拔赛,他获得了全国第二。
程裕林的学生张启俊的获奖证书。图/受访者提供
【3】学历是一条道路,但不是唯一的道路
九派新闻:有人说技能也能够改变命运,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程裕林:我觉得我和贾亮老师都是比较好的例子。贾老师带出来的很多选手,现在都在一些技工学校及企业里从事管理岗位的工作,这也是通过技能改变了命运。
我也算是通过技能改变了命运。当时其实也有很多企业找到我,开出很高的薪资待遇,但我还是想留在母校。因为我是从这里成长出来的,我想把自己的技能水平教给更多的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
九派新闻:站在老师的视角上,你如何看待职教生这一群体?
程裕林:社会普遍关注学历,但技能人才同样重要。职教生不是“差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道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历也是一条道路,但并不是唯一的道路。我做老师后,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有的学生也非常认真,学得非常努力。
九派新闻:有没有做老师时很有成就感的时刻?
程裕林:非常多。像我带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到一些成果时,我都会非常自豪。包括我之前带的18级学生、19级学生,他们有时会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最近过得怎么样,最近的工作调动,或者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就,我都会非常欣慰,比较有成就感。
九派新闻: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你现在的状态,你会用什么话来形容?
程裕林:多学习,自己身上还是欠缺得比较多。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需要不断学习。
程裕林。图/受访者提供
九派新闻:你晋升副高之后,周围人对你的看法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
程裕林:我的家人学历都不高,他们对这个职称没有什么概念,也不太在意这些,他们只在意我要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我活得开心。不过我获奖以后,身边有些亲戚朋友、邻居会来咨询我,如果小孩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适不适合走职业教育这条路。
九派新闻:你觉得像职业技能大赛这类比赛,对于职教生的意义是什么?
程裕林:我觉得比赛的意义其实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很多学生都会以大赛优秀的选手为榜样。我感觉每个专业都要树立一个典型,后面的学生才会有一些奋斗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比较迷茫的,因为他们才十五六岁,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清晰的目标。有了目标之后,他才会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进。
我印象很深,在我获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当时我带的学生学习都非常认真,甚至有好多学生直接来问我,“老师你是怎么练的,有什么诀窍”,他们想要以我为榜样去学习。包括我也是这样,贾老师给我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这其实是一种传承。
九派新闻:未来的打算或者期许是什么样的?
程裕林:因为我目前的工作还是以教学和大赛为主,我的期许就是带出更多优秀的学生超越我,甚至超越我的老师。
九派新闻:想对曾经的自己,或者自己的学生说些什么?
程裕林:趁年轻,多学习。
九派新闻记者 万璇
编辑 王佳箐 肖洁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