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图源:教育之江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举行“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育人楷模”记者见面会,邀请五位优秀教育工作者与记者见面交流。五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分享了他们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实践和感人故事。他们中,有人用风趣激活数学课堂,有人以一碗一勺传递文化温度,有人远赴他乡播种教育希望,有人扎根乡土守护留守儿童成长,也有人为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发光发热。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朴实无华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却有着滴水穿石的深情。他们讲述的,是讲台上下的酸甜苦辣,是岁月深处不曾褪色的教育初心。听着他们的故事,总会想起那句最朴素的话:“天大地大,学生最大。” 三句不离学生,一门心思想把教育搞好,一切努力都只为得到学生成才的回响。他们身上,折射的是浙江74万教师最动人的精神底色,也让我们进一步触碰和感知到教师群体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高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他们的简单与纯粹,令人着迷。
是什么,让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不凡的故事?是那一份赤子之心和热爱情怀。若不是对育人事业的赤诚、热爱与责任,便不会有“矿爷”苏德矿死磕“怎样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听得懂微积分”,把微积分课变成启迪思维的乐园;不会有徐迅老师三十六载如一日,借饮食文化传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不会有方润根校长千里奔赴泸定,用三年光阴为远方孩子点亮一盏灯;也不会有祝响响老师放弃城市优越条件,选择“最美逆行”,以柔软肩膀撑起乡村孩子的一片天......他们让“教师”这两个字,变得具体而熠熠生辉。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老师的“重量”,正在于对教育初心的坚守,对学生日复一日的付出与守护。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新时代,新征程,在全国各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育人楷模”正融入办学治校和教书育人全过程。尤其在人工智能重塑知识传播方式的今天,教育的本质反而更加清晰: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唤醒、精神的获得、情感的共鸣。正如苏德矿教授所言,“AI高效传递知识,教师点燃思维火花、传递人文温度”,人机协同才能打造既有效率又有灵魂的课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言传身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技术越发达,我们越要强调人的价值,强调教师的不可替代,他们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生命触动生命。方润根远赴泸定,不仅带去教学方法,更以奉献诠释信念;祝响响留守乡土,不仅传授知识,更用陪伴传递勇气。他们之所以被铭记,不仅因为说了什么,更因为做了什么。他们的“重言亦重行”,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传递的也是积极正向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
当然,社会要想培育高素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要想教师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将“言传身教”进行到底,一个基本前提在于,为他们卸去不必要的负担,不断送去温暖与关怀。要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减少非教学事务性工作,优化教育管理流程,把时间和讲台真正还给教师,把宁静真正还给校园。在“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上,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以从容的姿态践行教育家精神,用智慧启迪智慧,为学生们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培养更多“国之栋梁”。这份来自全社会的理解、尊重与支持,是对教师最好的致敬。
在这个致敬教师的节日里,愿我们不忘教育最初的温度,也记住每一位师者平凡而伟大的身影。他们用言行写下的教育诗篇,远比任何辞藻更加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