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3日),北京物理学会正式公示了2025年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北京市代表队名单,及北京赛区一等奖公示名单。
今年北京市共21人进入市代表队,来自5所学校;北京赛区共有69人获得一等奖,来自14所学校。和去年相比,今年上榜学校及人数发生了哪些变化?具体内容一起来看——
北京队名单出炉:
21人入选,来自5所学校,
海淀三强占九成
本届物理竞赛决赛中,北京市共21人进入市代表队,来自5所学校。和去年相比,今年北京市代表队入围学生人数减少了4人,学校减少了2所。
10月25日至29日,入围的学生将奔赴福建福州,与全国顶尖物理学子同台竞技。
入围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市代表队公示名单的5所学校中:
海淀区3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13人)、北京市十一学校(4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人);
西城区1所:北京市第八中学(1人);
朝阳区1所: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1人)。
北京赛区一等奖名单出炉:
69人上榜,来自14所学校!
在本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共有69人获得一等奖,来自14所学校。相比去年,入围北京市一等奖的人数减少了6人,学校减少了2所。
作为学科竞赛强区,无论是上榜学校数量,还是获奖学生数量,海淀区都名列前茅。共有7校56人获奖,具体包括:人大附中(29人),十一学校(12人),北大附中(8人),北京一零一中学(3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2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人),北京市育英学校(1人)。其中,北大附中的进步非常显著,获奖人数从去年的3人增至8人,增加了5人。
西城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5人),北京市第八中学(2人),北京市第四中学(1人)几所名校今年继续上榜,学科竞赛实力有目共睹。
朝阳区继去年实现0的突破之后,今年奥赛成绩也达到了与去年持平。包括北京中学(2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1人)。
东城区今年有一黑马校首次上榜,为北京景山学校(1人)。
石景山区今年有一所学校上榜,为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1人)。
省一新增三所学校
竞赛教育“多点开花”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北京赛区获得一等奖的名单中,新增了三所获奖学校。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海淀区)、北京市育英学校(海淀区)、北京景山学校(东城区)。
其中,这三所学校不仅在物理竞赛中首次亮相,在今年的化学竞赛一等奖名单中也均有斩获,呈现出学科竞赛培养的多元化趋势。
具体来看,首师大附中是海淀区老牌重点校,本身具备强大的学术底蕴和竞赛实力,今年在化学奥赛中表现突出,有12人荣获一等奖;北京市育英学校前年已有2人获奖,今年则在化学(1人)和物理竞赛中都有上榜,是海淀区除“六小强”之外目前唯一实现跨学科获奖的学校,展现出持续发展的竞赛实力;北京景山学校作为东城区教育改革先锋,也在有意识地加强竞赛资源投入,今年化学竞赛同样有1人获奖。
由于“强基计划”等高校招生政策持续强调基础学科,促使更多顶尖高中在竞赛培养上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