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开大学,有一位课程常常座无虚席的教授,他用锋利而犀利的语言激励学生,促使他们为理想而奋斗。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位备受学生喜爱的艾跃进教授,就在那里用行动兑现着这句话的分量。
提到艾跃进,人们往往听过他的名字,却不一定真正了解他的经历。1958年,他出生在美丽的天津市,父亲是一位参加过抗战与解放战争的老兵,建国后还担任过新华社天津分社的副社长等职务。 在父辈的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的熏陶中,艾跃进从小就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深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立志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
成长过程中的爱国情怀,成为他一生前进的动力。进入南开大学哲学系后,艾跃进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校园里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尤其热衷演讲与辩论,这些经历让他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日益成熟。
1986年,艾跃进以出色的成绩毕业,选择留在母校任教。一开始,他在校团委工作,这份岗位让他更贴近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锻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在接触中,他也发现了一些被普遍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和平时期青年学生对国防意识的缺乏。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在南开大学创办军事研究室,并开设军事思想课程。
敢想敢干的他没有被困难吓退,便立即着手为这项计划筹备。然而在和平年代,很多人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甚至认为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南开并不需要在军事领域投入资源。面对重重质疑,艾跃进没有放弃,他积极奔走,争取学校的支持,甚至自掏腰包拿出15000元作为启动资金。经过不懈努力,南开大学的军事研究室最终获批成立,同时开设了军事思想课程。
这两项举措一经推出,立刻填补了南开大学在军事学科领域的空白,也使得南开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一所非军事院校却拥有军事学硕士点的高校。在他的军事思想课堂上,座位常常一座难求,学生们围坐在讲台前,专注聆听,课堂气氛紧张而热烈,他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
在讲座与演讲中,艾跃进经常援引那句被广为传颂的名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句话不仅点燃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也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
除了军事思想课程,艾跃进还开设了口才、礼仪等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很多接触过他的人都说,他其实是一位谦逊温润的君子,生活中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温柔。2014年,艾跃进被确诊为胃癌晚期。面对病痛,他并没有放弃教学,仍然坚持带病给学生上课。后来他甚至躺在病床上,为最后一批学生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眼中写满了欣慰与自豪。两年后,2016年4月21日,艾跃进在天津安静离世,享年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