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年龄限制的放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好消息:从最初的 35 岁,逐步延长至 38 岁,如今部分群体已可放宽至 40 岁。不仅国考明确调整,多地省级、市级公务员招考也纷纷跟进,这一变化既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也为更多人打开了职业通道。毕竟,退休年龄已从 60 岁延长至 63 岁,考公年龄自然该同步调整,不能再用过去的年龄标准,限制当下人才的发展机会。
这一调整的合理性,首先体现在教育时长的变化上。如今人们接受教育的周期越来越长,不少人读完硕士、博士时已近 30 岁,若仍以 35 岁为考公上限,留给他们备考、报考的时间寥寥无几,大量高学历人才可能因此错失进入公职体系的机会。国考目前明确 “本科生可延至 38 岁,硕博士生可延至 40 岁”,正是考虑到不同学历群体的实际情况,让更多有能力、有意愿为公共服务的人,不必因年龄而被拒之门外。
更值得期待的是,公务员考试打破 35 岁年龄天花板后,国有企事业单位乃至各类企业的招聘标准,也应随之调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2022 年全国劳动力平均年龄已达 39.72 岁,2025 年很可能突破 40 岁。40 岁左右的职场人,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体力、脑力也完全能胜任文职等岗位,本应是职场的中流砥柱。可现实中,不少企业仍将 35 岁作为招聘 “红线”,让大量大龄人才面临求职困境。若能以公务员考试调整为契机,推动全社会打破年龄歧视,才能让更多大龄人才发挥价值。
事实上,40 岁不应成为职场招聘的 “天花板”。45 岁、50 岁的人群中,许多人身体状态良好,还积累了数十年的行业经验,这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用单一的年龄线将他们排除在招聘范围外,既是对人才的浪费,也不符合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退休年龄延长,职场工作周期本就相应增加,招聘年龄自然该进一步放宽,让每个有能力、有意愿工作的人,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才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