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4日消息(记者 朱冠安)近日,2025青春期成长年会在北京举办。本届年会主题为“青春期·转型期”,旨在破解青春期教育难题,探索学生青春期成长新路径。
新学校研究会副会长沈祖芸表示,本次大会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在青春期的成长转型,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教育系统的转型。本次年会将联动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结合脑科学、心理学等前沿理论,探索更具针对性、系统性的教育解决方案,力求实现从“问题应对”到“主动护航”的教育升级。
年会现场,多位教育专家围绕青春期成长话题进行了分享。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校长王海霞表示,青春期学生的对抗心理、脆弱情绪较为凸显,孩子们内心需要被重视、被认可的需求却常被忽视。“孩子青春期成长中出现的各种所谓‘问题’,都是这个年龄段不可回避、自然产生的,家长和教师首先要坦然面对,把它看作正常现象。”王海霞认为,教育工作者需转变心态,以“同行者”的身份前置性开展预防工作,“要真正懂得孩子的心理需求,用学生的视角做事,多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沟通桥梁,同时营造包容的学校文化,让孩子知道‘每次犯错都是成功的开始’,并给予他们丰富的选择,让他们在自主决策中持续树立信心,让校园里的每一份气息都滋养青春期。”
本次年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围绕“如何构建心理友好型学校文化”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大会现场还展示了部分小微学校的创新探索,为不同类型学校提供交流借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