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严峻的文科就业形势与全球升学竞争,为帮助外语学子提前布局、精准规划,2025年11月6日晚,外国语学院于外语楼304教室成功举办了以“升学新趋势——GPA+软实力冲击世界名校”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资深升学规划专家崔天阳先生担任主讲,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信息密集、逻辑严谨的生涯规划课。
讲座伊始,崔天阳老师即以宏观数据切入,分析了未来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变化、文科岗位等数据。他建议大一新生:“不必急于在‘国内考研’与‘海外申研’间二选一,而应首先锚定长远职业目标,再以此为导向,逆向规划升学路径。”

崔老师对比解析了国内推免、统考与海外申请的差异。他强调,尽管形式不同,但两条路径的核心评判标准正趋于一致:优异的GPA是不可或缺的“刚性门票”,而丰富的软实力则是脱颖而出的“决胜关键”。他特别指出,科研能力已不再是理科生的专利,而是所有顶尖学府共同看重的“学术潜力证明”,对于希望在竞争中胜出的外语学子而言至关重要。
针对“文科生无科研可做”的误区,崔老师提出了“外语+”跨界科研思路。他列举了语言与计算机结合(如AI翻译评测)、与商科结合(如跨文化营销分析)、与教育结合(如在线教育行为研究)等多个方向,鼓励学生将语言作为工具,探索交叉学科领域,并通过大创项目、学术论文等方式产出具体成果,打造独一无二的申请背景。

为使战略落地,崔老师提供了一份清晰的四年行动蓝图,在大一应夯实基础,稳定GPA,广泛探索兴趣,在大二应定位方向,冲刺更高GPA,完成语言标化考试,并积极投身科研或竞赛,实现从0到1的突破,在大三应全面冲刺,利用前两年积累的成果,同步启动海外院校的首轮申请或国内考研、保研的准备工作,大四是收获成果的季节,学生应从容完成申请季或考研复试,并可同步进行就业保底规划。
最后,崔老师总结道,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最好的应对方式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规划。他鼓励学生建立“双轨(国内+海外)同步”的思维,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将知识、技能与经历转化为实实在在、可量化的“硬通货”,从而在未来的升学和职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本场讲座内容紧密贴合外语学子的实际需求与困惑,讲座有效破除了信息壁垒,为外语学子未来的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
来源:外国语学院
出品:学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