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前互动:带着“作业”来求学
课程未始,学习氛围已浓。学员们早早来到教室,他们手中不仅拿着画具,更带来了自己在家精心练习的作品。大家围在孙老师身旁,主动交流创作心得,积极请教练习中遇到的难题。肖老师对每一份“作业”都进行了细致点评,从构图到笔法,一一点拨,在为学员指明提升方向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新课做好了充分铺垫。


课中研习:笔墨诠释竹风骨
“画竹先立干,节节需分明。”课程正式开始后,孙老师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沉浸式教学方法,从最基础的竹干勾勒讲起,逐步深入到竹节的顿挫、竹枝的穿插以及“个”字、“介”字、“分”字等竹叶组合的经典技法。他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竹子的空间层次与坚韧气韵,将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精髓娓娓道来。



课堂上,学员们凝神聆听,认真在宣纸上反复练习。每当遇到困惑,只需一个举手,孙老师便立即来到身边,俯身示范,手把手地纠正用笔姿势与墨色掌控。一时间,教室内只闻细碎的笔触声与轻声的交流,一派专注而温馨的学习景象。
课后收获:手持“风竹”绽笑颜
课程尾声,学员们已从最初的生涩摹仿,到能独立完成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竹主题小品。他们手持自己满意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这收获满满的瞬间。

“老师讲得很清楚,我之前自己琢磨很久画不好的竹叶,今天终于找到诀窍了!”一位学员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感觉不仅学到了技法,心也静了下来。”

此次课程不仅扎实了学员们画竹的技法基础,更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与深入的师生互动中,进一步点燃了大家对传统国画艺术的深层热爱。据悉,临河里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墨韵心传”国画班将持续开展,旨在为辖区居民搭建一个优质、普惠的艺术学习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笔墨丹青间悄然浸润百姓生活,为构建书香社区持续注入典雅而鲜活的文化动力。
北京青年报副中心新媒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