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课!海淀这所科技高中有新动作
开心田螺
2025-11-22 16:48:03
0

作为一所专注科学特色办学的北京市科技人才后备人才早培基地、全国创造教育重点基地、海淀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校、海淀区首批科学与技术高中,中关村中学始终以赋能科学素养,尊重个性成长为核心,将科学教育融入校园肌理。从联动顶尖科研资源搭建成长阶梯,到打造多元科创实践平台,学校用扎实的育人成果彰显科技高中的硬核实力。

近日,学校利用班校会时间的开展系列特色讲座,正是中关村中学办学理念的生动缩影。

01

创新突破:把选课权交给学生

近日,利用周四下午的班校会时间,中关村中学高一年级及初中17、18班共 15 个班级的同学,凭专属书签入场券奔赴三大科学讲座分会场,开启了一场自主选择的科学探索之旅。

本次讲座打破以往固定分配的讲座模式,推出 “数学、物理、生物”三大主题供学生自主挑选。高中课程教学处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用心精心设计的书签式入场券,既是入场凭证,更是兼具纪念意义的文创藏品,让科学启蒙自带仪式感。

02

专家领航:硬核阵容解锁科学密码

物理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文恒博士,以物理学史为脉络,带学子追溯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足迹。

学生感受

这场讲座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清晰地勾勒出物理学变革如何深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从托勒密“地心说”的权威被打破,人类首次意识到自己并非宇宙的中心;到阿基米德在浴盆中顿悟浮力原理,诠释了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自然规律的科学精神。而牛顿的F=ma,更是以简洁的数学语言,为整个物理学力学的大厦奠定了基石。最令大家惊叹的是电磁学的崛起。从法拉第的“场”到麦克斯韦的方程组,不仅是理论上的飞跃,更直接催生了电气化和信息革命,彻底重塑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

物理学史,是人类不断突破思想牢笼、拓展认知边疆的史诗。它雄辩地证明,文明的真谛不在于固守已知,而在于对未知永不停歇的探索。从仰望星空到洞察微观,每一次科学的跃进,都是人类文明最闪耀的灯塔。

高一年级 赵佳阳

生物场:医学博士陶宁凭借深厚的科研背景与丰富的指导经验,解析细胞 “黑化” 的奥秘,传递防癌抗癌的科学认知。

学生感受

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各种新概念如泉涌般跃入脑海:CAF、成纤维细胞、ATP……这些原本陌生的术语,在老师生动而富有逻辑的讲解中,逐渐在脑中汇编成一张知识网。他不仅将复杂的细胞活动比喻成一场“细胞世界的内战”,还通过形象的动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癌症发生的机制层层剖析。

尽管大家还只是中学生,无法像大学生那样深入钻研生物学的专业细节,但这堂课无疑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窥探生命奥秘的窗,课后与老师的“辩经”也让大家一头扎进了这包容的学海中。与老师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引起未来的向往,它让同学们意识到,生物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每一次呼吸之间。

高一年级 苗铸韬

数学场:徐晓平教授用卫星轨道预测、密码破译等生动实例,颠覆学子对数学的传统认知,展现数字背后的世界规律。

学生感受

徐晓平教授“一部人类理性的进化史-从历史看数学”的讲座,将数学发展置于文明与哲学的坐标系中,视角尤为独特。《九章算术》的实用体系,是中国古代“经世致用”理性的具象化,其与孔子“学以致用”、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暗合,在方田、粟米等篇章里,把农耕、贸易的经验升华为算法规律,体现了从生活实践到理性归纳的智慧跃迁。而《几何原本》的公理演绎,恰是亚里士多德逻辑理性的延伸,以抽象推理构建几何大厦,展现西方对“普遍真理”的理性执着。

讲座中还提及鬼谷子的思辨智慧与中国古代其他数学成就,它们共同勾勒出这样的图景:不同文明的理性基因,或偏向实用归纳,或侧重逻辑演绎,却都在数学领域推动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从模糊走向精确、从经验走向体系。这场讲座让大家深知,数学的进化史,实则是人类理性在不同文明土壤中,以各自独特方式不断生长、交融的壮丽史诗。

高一年级 马梓轩

03

学子感悟:看看这些关键词,你get到了吗?

物理场

从地心说的同心圆,到哥白尼把太阳放上中心,行星轨道忽然清爽;三百年后,奥本海默在沙漠点亮人造星,让质能方程化作炽热光球。讲座循着这两次点火,带我越过地界与天际,看见理性与敬畏并肩而行,也听见科学脚步里沉甸甸的心跳。

高一年级 李子扬

讲座里提到的那些科学家,他们用好奇心和毅力探索未知,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作为高中生,我不仅要学好物理知识,更要学习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这场讲座让我明白,个人的一小步,或许就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一大步。

高一年级 许羽晴

听了这次的“物理学变革与人类文明发展”主题讲座后,我对物理学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了解到了“地心说”“日心说”也与物理史发展有关,而物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间也有着互相影响的复杂关系。

高一年级 代天羽

数学场

这场数学史讲座,让我真切触摸到中国古代数学的温度。数学家们的探索彻底打破我对数学“枯燥”的认知,它是课本里的定理,是古人破解生活难题的智慧结晶,是用耐心在数字世界开辟的道路。这份对真理的执着,让我对数学生出敬畏:每一个公式背后,都藏着先辈探索世界的热忱

高一年级 王尊赫

听完徐晓平教授的数学讲座,我对这门学科的认知被彻底刷新。以往总觉得数学是公式的堆砌,可教授却用宇宙星体运行、密码破译等实例,让我看到数字背后藏着的世界规律——原来二次函数能预测卫星轨道,概率论与我们每天刷到的信息推送息息相关。数学不是解题工具,是看世界的眼睛。我不再畏惧复杂的函数题,反而开始好奇每一个定理的诞生故事。未来我想带着这份好奇,在课堂上多问“为什么”,真正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

高一年级 傅思涵

讲座上,老师带大家回顾了数学发展的辉煌历程:每一个数学符号和公式的背后,都凝聚着跨越时空的智慧接力,是无数先驱面对未知时大胆提问、勇敢探索的成果。这次讲座让我认识到,数学并非一堆冰冷的公式,而是一部鲜活的历史。今天课本上的每一条定理,都是人类理性智慧千百年来淬炼出的结晶。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更要试着去体会和传承那份源于好奇、成于思考的探索精神,感受与先贤们跨越时空对话的乐趣

初三年级 张亦涵

徐晓平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几何原本》、《周髀算经》等著作,同时介绍了几位伟大的数学家,如刘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他利用割圆术,将圆内接192边形的直径与周长做计算,得到了π≈3.14的值,这一发现早于欧洲一千余年。一场讲座,让我受益很多。知识会迭代,但教授讲授的用对比的眼光洞察事物的方法是探究知识的最好途径。

初三年级 康睿琦

生物场

陶宁老师说“每个癌细胞都是一本待破译的密码本”,这句话让我突然理解:科研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枯燥数据,更是在生命迷宫中寻找治愈之光的冒险。那些在培养皿前记录数据的日夜、在显微镜下追踪分子运动的专注,都在编织着对抗死神的科学之网。

高一年级 金芮伊

从基因突变到信号传导失常,每一个环节的“密码”被破解,都凝聚着科研工作者无尽的智慧与汗水。这场报告让我看到,面对癌症这一复杂“密码锁”,基础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是迈向最终治愈的坚实一步,也为未来的精准诊疗带来了曙光

高一年级 许涵凝

这场关于细胞黑化与癌症的讲座,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讲座中有很多专业知识还需我们去探索,有的细胞既可以帮助我们修复身体但也同时如果过多也会引起癌变。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守护。面对癌症,恐惧不如行动,科学认知与积极预防就是我们最坚实的盾牌。

高一年级 郑思琪

本次讲座深入浅出,揭示了细胞“黑化”癌变和成纤维细胞相关的知识。讲座专家聚焦于其在肿瘤微环境、纤维化疾病及前沿的免疫学知识,尤其是今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的相关介绍,让我倍感激动。令人振奋的是,成纤维细胞的重要作用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成纤维细胞作为动态调控者,已成为疾病诊断与治疗的璀璨新靶点,前景广阔。

高一年级 徐明轩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中关村中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留学生求职机构推荐,... 在2025年的留学生求职机构推荐中,海马职加凭借其卓越的能力再次蝉联榜首。该机构的成功源于其高达81...
权威榜单2025年留学生求职机... 在2025年留学生求职市场中,各大求职机构的服务定位愈发明显。海马职加以其卓越的服务质量和高效的求职...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开展校园安全专... 为扎实推进安全隐患常态化治理,切实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近日,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启动校园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交流会... 本报北京11月17日讯(记者 林焕新 焦以璇)今天,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交流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
五部门印发意见实施学生体质强健... (来源:衢州日报) 转自:衢州日报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王鹏) 记者11月19日从教育...
备战法考先选对教材?这篇指南帮... 备战“天下第一考”的法考,不少人一上来就陷入迷茫:知识点多如牛毛,法条绕得人头晕,到底要不要用教材?...
【留学简报·11月21日】政坛... 多条新闻从不同角度拼出一幅共同图景:政治、教育与留学体系正在同步变形。加州州长选战升温,联邦教育部被...
继续下降?多地公布2026研考... 根据此前安排,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 近年来,考研报...
城市24小时 | “最强地级市...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935651 11月2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
西工大第十四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 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持续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11月20日,西北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