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7岁考生何川洋以裸分659分的成绩一举夺得了重庆市高考文科状元。
何川洋
知晓高考成绩以后,何川洋第一时间与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签订了录取协议。
所有人都觉得,何川洋被北大录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然而,就在全家人都沉浸在这种喜悦中时,一通电话让家里陷入了沉寂: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老师称北大放弃了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
而此时距离何川洋与北京大学签订录取协议不过十天的时间。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致使北大拒绝录取何川洋呢?惨遭录取后,这位17岁的小伙子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这一切,还要从2006年说起。
一失足成千古恨
2006年,南开中学支援巫山县,巫山考生何川洋以总分677分,全县第四的成绩,被南开中学录取。
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是重庆市首批重点高中,是无数重庆家长挤破脑袋也想让孩子考上的好高中。亲朋好友都说,何川洋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重点大学的大门。
而何川洋的梦想则是考取第一学府——北大。
为了有朝一日能被北京大学录取,实现自己的梦想,何川洋一直很努力。他喜欢跟老师讨论问题,每个科目都认真钻研,在年级里一直都是前十名。
与此同时,何川洋的父母也在为儿子的梦想“努力”着。
众所周知,出于对少数民族同胞们的关怀,国家出具了相关的高考加分政策。据当地政策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可以额外获得20分的附加分。
思及此,何川洋的父亲何业大便和母亲卢琼玲商量着替儿子“更改民族”。为了让儿子有更多的把握考上北大,两人很快便达成一致意见。
其实,早在2006年上半年,何川洋还在读初三时,身为巫山县招办主任的何业大就曾找到时任巫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的万民强,请他帮忙更改何川洋的民族身份。
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何业大便委托妹妹何业清为何川洋办理了更改民族所需要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和申请书交到了万民强手上。
更改民族的流程并不复杂,再加上是在县城里,常年混迹官场的何业大人早已对其中官官相护的道理了如指掌。很快,事情便办成了。
2006年10月9日,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了何川洋关于民族更改的申请。自此,刚刚高一的何川洋由“汉族”正式成为了“土家族”的一员。
何川洋
从那之后,何川洋在任何需要填写民族身份的地方,都填写的是土家族。
时间来到2009年夏天,一年一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如期举行,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考。
出考试成绩那天,何川洋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甚至在高考时他也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紧张感。在万般忐忑下,成绩查出来了,何川洋考了659分,是整个重庆市文科高考最高分!
成绩出来后不久,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诸多所重点大学都向何川洋抛出了橄榄枝。他坚持自己的梦想与初心,最终与北京大学签订了录取协议,并且在填报志愿时,也只填报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与北大签订录取协议后,何川洋兴奋极了,他光是想想几个月后即将身处北大校园,就开心得不得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纷纷祝贺何川洋喜得高分,亲戚们也纷纷登门拜访,就连邻里乡亲也对何川洋夸赞不已,何业大和妻子卢玲琼的虚荣心也因为这个令人骄傲的儿子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北京大学
然而,就在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一个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有知情人士向教育部门反映,有人偷偷更改学生的民族成分,企图借此获取加分。
秉着高考公平公正的原则,相关部门一番彻查后发现,重庆市的确存在民族情况弄虚作假的学生,何川洋正在其中。
消息一出,迅速在整个重庆市掀起了阵阵波澜,人们怎么也无法将“高考状元”和“民族造假”联系在一起。
何川洋的名字再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只不过这次不再是钦佩和羡慕。有人质疑何川洋的真正实力,认为他能够上南开中学也是家里动用了一些“关系”;也有人认为不知者无罪,或许这只是家长单方面的错误;还有人觉得这对参加高考的其他人很不公平,应该取消他的成绩。
一时间,议论纷纷。
何川洋
2009年6月30日,经重庆市相关部门证实,就该地区2009年高考招生关于少数民族加分问题做出以下通知:取消民族造假者享受少数民族高考考生加分的资格,但保留个人录取资格。
也就是说,作为裸分全市第一的何川洋仍有被北大录取的机会。
人终究要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买单
2009年7月2日,北京大学在核实完全部事情之后决定:放弃录取重庆考生何川洋,希望今后的所有考生都能以此为戒,以诚信为本,以法律为基。
在北京大学发出声明后,国内多所高校也相继发出对何川洋不予录取的声明。
面对这样的结果,年仅17岁的何川洋有些承受不住,这是他离梦想最近的一次。
他将自己锁在屋里哭了整整一夜。而听着儿子悲痛的哭声,何业大和卢玲琼也是悲痛欲绝。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何业大沙哑的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如果不是我们擅自做主将娃的民族身份改为土家族,凭借着我娃的成绩,就算不加那二十分,也能考上北大,都是我们害了娃,都是我们的错。”
当记者问道何川洋现在的状态时,何业大居然忍不住哽咽道;“我现在很崩溃,娃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出来,我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感觉整个家都快散了。”
那么,何川洋当真不知情吗?
侥幸心理,害人害己
在何川洋的情绪得到平复之后,他终于鼓起勇气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表现得很淡定,当记者问他是否埋怨父母时,何川洋回答道:“我不怨他们,我知道他们是因为爱我,他们确实做错了,但我不怪他们。”
当记者质疑何川洋是否知情时,何川洋说:“最初我是不知情的,中考报名时我的民族身份是汉族。高一的某一天,我爸跟我说以后填写民族身份的时候让我填成土家族,那时我才知道的,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在提及以后的打算时,何川洋充满坚定地说:“我准备复读,北京大学一直都是我的梦想,我是不会放弃的。”
何川洋
听到儿子的回答,何业大夫妇感到十分惭愧和自责。
他们只想着让孩子在高考时比别人多一些优势,却从来没想过事情会发展到这一步。等到东窗事发,他们才知道自己错得有多离谱。身为公职人员,还是在教育体系内工作,他们知法犯法,思想觉悟居然还没有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高。
而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9年6月29日,巫山县政府决定对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万民强,县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业大作出免职处理。同时,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玲琼处以停职反省。
想到这里,卢玲琼流下了忏悔的泪水。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何川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民族作假”案也落下了帷幕。
如果我们坚持梦想,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不会空荒
2010年6月,距离那场“民族作假”闹剧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何川洋也结束了自己的第二次高考。
这一年里,他将舆论带来的压力化作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最终以674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
这一次,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捍卫了自己的梦想。
开学那天,除了父母外,一起去送何川洋的还有两个叔叔和表姐、表哥。在复读的一年里,来自亲人、同学以及老师的鼓励支撑着何川洋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
事后,当记者们采访何川洋父母时,母亲卢玲琼表示:“如果川洋今年没考上,我们就亏欠他一辈子了!”
记者:“对孩子今年的成绩还满意吗?”
何母:“特别满意,孩子很争气,平时我们也不管他,他很自觉,学习很刻苦。”
记者:“何川洋今年依旧选择考取北大,是孩子自己的想法还是你们一起商量的?
何父:“是他自己的想法,孩子一直的梦想就是北大,家里人也都很支持他。”记者:“过去一年家里发生了那么多事情,今天陪孩子来到北大校园里,
是不是有种解脱的感觉?”
何母:“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去年家里确实不容易,我们是在小县城,发生了这种事情很难有人不知道,孩子的压力也很大。如果他今年没考上,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这原本就是属于他的,他有这个能力。”
记者:“去年,何川洋说他不怪你们,你们之所以那样做都是因为太爱他了。我们听到都很感动,在那种的情况下他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您当时听了有什么感触吗?”
何父:“我们觉得很惭愧,也很骄傲,孩子比我们强。”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在“民族造假”事件被曝光后,身处人生低谷期的何川洋深刻反省了自己:越是拥有梦想,越要时刻保持清醒,勇敢面对挫折,不断反省自己,做诚信之人,行正义之事!
高考
每个人都会有贪念,它就像一颗种子藏在人们的心里,一旦你冒出一点贪婪的想法,它便会迅速地发芽,疯狂的滋长,控制你的意识,从而铸下大错。
就像何川洋的父母,身为公职人员却因为内心的贪婪,罔顾法律,自私的为孩子谋求福利,一心只想让孩子的得到更多的便利,却没想到害人害己。
人的一生总会遇到各种考验,那颗名为贪念的种子随时都在伺机萌芽,因此,真诚便变得更加可贵。
所谓真诚,不单单是指不欺骗他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真诚,无愧于心,方能无愧与任何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次次冲满贪念的诱惑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次次失败中寻得成功的奥秘。
正如何川洋所说:“我不畏惧苦难,因为我知道他并不能将我如何。我无愧于心,我就能重新振作。”
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