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一选择题:法律法规
一、法律法规
未成年学生 不论做了什么都 不得开除
二、学校、教师、学生犯事,咋处理?
不严重的一一选行政处分
看到 公安机关一一就选“治安管理处罚’
看到 “构成犯罪的”一一就选“刑事
责任 有人员伤亡一一选“刑事责任
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咋判断?
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 自身不利
严重不良行为: 对社会、对他人有害的
四、发生了学生伤害,谁的责任?
学校、教师、工作人员有明显过错一一学校
学生自作孽、监护人明显过错一一学生本人或监护人
未成年学生犯了错——监护人赔钱
突发意外情况,学校没错误——不承担法律责任
周末节假日去学校玩,学校没错误——不承担法律责任
上学放学路上出事故,学校没错误——不承担法律责任
学生自行离校出事故,学校没错误——不承担法律责任
科目一选择题:教育、教师观
一、教育观
1.有老师 占课、只看到成绩——违背了全面发展
2.老师 对学生区别对待——没有面向全体学生
3. 学生个性、特长等——违背/体现了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4. 不让学生自由想象——违背了创新精神
二、学生观
1.老师 瞧不起学生——忽视了学生是发展的人
2.有一个群体或者个体 跟别人不一样——学生是独特的人
3.老师调动了 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促进者
2.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论文——研究者
3. 变废为宝、校本课程——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科目一材料分析题: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材料中,xx 老师 xxx 。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材料中,xx 老师 xxx。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育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材料中,xx 老师 xxx。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救育,教育要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材料中,xx 老师 xxx。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育要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材料中,xx 老师 xxx。
科目一材料分析题: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潜力,老师要多鼓励。材料中xx老师 xxx。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之间有差异,老师要因材施救。材料中,xx老师 xxx。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材料中,xx 老师xxx。
科目一材料分析题:职业道德规范
材料中×老师的(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提倡与学习(应该予以摒弃)。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志存高远,勤恳敬业,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
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理论解释)。材料中,×老师×××,体现(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结合材料)。
(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老师×××,体现(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
(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教书育人。教书育人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老师×××,体现(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要求。
(4)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文正派,尊重家长,不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材料中,×老师×××,体现(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要求。
(5)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材料中,×老师×××,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6)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爱国守法。爱国守法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材料中,×老师×××,体现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要求。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科目一:作文题
1.开头写法
【模板1】
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这是在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论点)。
【模板2】
古人云/××曾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文、名句)其实是在说/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所以/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论点)。
【模板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事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所以/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论点)。
2.设置分论点
【模板1】
分论点1:教师/学生/创新……是_______;
分论点2:教师/学生/创新……是_______;
分论点3:教师/学生/创新……是_______;
【模板2】
分论点1:_______是_______的原因/前提/基础/根基/条件/重中之重;
分论点2:_______是_______的原因/前提/基础/根基/条件/重中之重;
分论点3:_______是_______的原因/前提/基础/根基/条件/重中之重;
【模板3】
分论点1:_______有利于/有助于_______;
分论点2:_______有利于/有助于_______;
分论点3:_______有利于/有助于_______;
【模板4】
分论点1:_______需要/离不开/要/要做到/应该具备/在于/教师要为学生_______;
分论点2:_______需要/离不开/要/要做到/应该具备/在于/教师要为学生_______;
分论点3:_______需要/离不开/要/要做到/应该具备/在于/教师要为学生_______;
【模板5】
分论点1:推进/助推/完善/规范_______,_______是前提/基础/保障/支撑/条件/关键;
分论点2:推进/助推/完善/规范_______,_______是前提/基础/保障/支撑/条件/关键;
分论点3:推进/助推/完善/规范_______,_______是前提/基础/保障/支撑/条件/关键;
3.论证分析
【模板1】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个事例)。正因为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由此可见/所以/因此,__________(总结)。
【模板2】
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释句)。___________(单个事例)。假如/倘若没有___________,又怎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由此可见/所以/因此,__________(总结)。
【模板3】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释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事例);反观/然而/但是/但在现实社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现象屡见不鲜。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面事例)。之所以______,是因为______(分析)。由此可见/所以/因此,__________(总结)。
【模板4】
__________(分论点)。__________(阐释句)。古人云/××曾说过/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话:“_________”(名言/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其实是在说:_________(翻译/阐述)。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________(分析)。由此可见/所以/因此,__________(总结)。
4.结尾写法
【模板1】
①相信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___________的现象定会得到很好地解决。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②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未成年人___________的现象会很好地解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实现这个目标吧!
【模板2】
新时代有新要求,更要有新作为。教师要___________(汇总分论点)。老师们,让我们以青春之我,扬起教育的风帆,托举家庭的希望,铸就祖国的未来!
【模板3】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快乐、健康、安全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强盛。加强___________,刻不容缓!
科目二:简答题
第一步:答题铺垫。可以把题干再简单 重复一遍。
第二步:回答要点。这是整道题的核心, 需要做到全面完整、不落下一个要点。具体写法如下:
(1)理论点
(2)理论点
(3)理论点
(4)理论点
(5)理论点
……题干涉及到几个点就是几个点,不能漏掉,否则会相应扣分; 如果记不起原话, 也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依然要做到列点清晰,表述正确规范。
科目二:辨析题
第一步:找切入点,判断对错。可重点关注程度副词、关联词、关键词等。
1.程度副词、关联词:“凡是”、“一定”、“必须”、“就是”、“只要……就……”等。可考虑题干表述是否狭隘,例如:“只要充分备课,就能上好课”。
2.找到关键词:从关系、概念解析入手。例如:“学校教育是一种传授知识的社会活动”。
第二步:判断对错并详细分析。只有“对”“错”两种答案, 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回答,例如“此说法是片面的”“此说法应该一分为二的看”“此说法既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分析时按照“ 表明观点—分析观点—总结观点”的方案进行作答,即按照“一辩,二析,三小结”来进行。
科目二:材料分析题
第一步,看问题
(1) 单知识点类。题干明确指明了要考查的知识点。例如:“试分析在本材料中,该教师运用了什么教学原则?”
(2) 单模块类。题干中会指明某一模块知识点。例如:“试从教学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其中“教学”这一模块就包括了教学任务、规律、原则、方法等多个具体知识点,需要考生准确定位。
(3) 综合类。题干中只给出宏观的角度或没有给出答题角度。根据题干具体内容,综合类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三种:评析(一般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对策和启示。
✅材料分题常考的教育理论:
第二步,看材料
看材料的方法可归纳为: “一画,二归纳,三联想”
“一画”,也就是画主体,即材料中出现了哪几个主体(一般是教师、学生、家长、班主任、校长),把他们一一圈出来。
“二归纳”,即归纳材料中主体间的关系以及事件,理解材料中讲了什么内容。
“三联想”,就是通过材料反应的内容,联想到体现了教育理论里哪个范围里的理论知识点。
第三步,整理答案
1. 答案构成“理论+材料分析/归纳”。分条作答,序号列明;每条都是理论点在前,材料分析在后。
2.把材料中最能看出的观点放在前面作答。
3.条理清晰,字迹整洁,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