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包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乘法、统计初步知识、面积等内容,通过丰富的实例与活动助力三年级学生在数与计算、统计和空间几何等领域提升数学能力。
如需全套电子课本PDF版,请关注公众号“知识堂”回复:“电子课本”
新北京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电子课本在线阅读(此为截图版,获取是高清版)
1. **内容丰富多样**
- **数与计算部分**
-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将系统地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例如,在计算42÷2时,学生要理解先分十位上的4,每份是2个十,再分个位上的2,每份是1个一,最后结果是21。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情况,如306÷3、480÷4等。
- **乘法**: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如,计算23×12时,学生要学会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23,得到46,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23,得到230,最后将两次的结果相加得到276。这部分内容还涉及乘法的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如估算32×21大约是多少。
- **统计部分**
- **初步的统计知识**:学生将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比如,通过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颜色,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再将数据整理成表格的形式。还会学习简单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像从统计图中看出哪种颜色最受欢迎,以及它与其他颜色受欢迎程度的差异等。
- **空间与图形部分**
- **面积**: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首先要认识面积的含义,理解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例如,比较两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谁的面积大。然后学习面积单位,包括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学生会通过实际操作,如用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一个小卡片的面积,感受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能进行单位换算,如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还会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边长,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地面的面积等。
2.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
-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能够准确地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简单的统计分析。熟练掌握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换算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除法和乘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统计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面积概念和计算的学习中,注重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来理解和应用知识。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在统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面积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 **教材编排特色鲜明**
- **结合生活实际**
-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无论是除法、乘法的运算,还是统计和面积知识,都有大量生活实例。如在学习乘法时,以购买文具的场景为例,计算购买一定数量文具的总价;在统计部分,以学校运动会项目受欢迎程度为背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在面积部分,以装修房屋计算地面面积等为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循序渐进的编排**
- 知识的呈现由浅入深。以面积知识为例,先从生活中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引入面积概念,再介绍面积单位,最后学习面积的计算。这种编排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 **注重实践活动**
- 教材设计了许多实践活动。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际的调查活动;在面积部分,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