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背模板、金句,觉得自己背得滚瓜烂熟,上去一顿输出,肯定能拿高分。但考官看了无数个这样的考生,早就审美疲劳了,觉得你就是在背书,一点心意和诚意都没有,甚至还会被你弄得昏昏欲睡。
那怎么回答才能让考官眼前一亮呢?
先说第一个例子。领导让你办一件事,可这事违反规定了,咋办?常规回答就是“坚决按规定办”“不能只唯上不唯实”“跟领导说明情况”,这种回答就跟白开水一样,没啥味道。但如果这样回答:如果规定不是特别原则性的,也不是中央三令五申不能碰的红线,而且其他地方都在做,还更符合实际情况,那我就按领导的要求办。为啥呢?有些规定太笼统,要是完全照搬,工作可能根本没法开展,甚至还会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时候就得因地制宜,只要工作方向没问题,能顾全大局,就得大胆推进。这种回答,考官听了肯定觉得“哇塞”,因为它符合机关的工作思维和规矩。
再看第二个例子。你和同事小王合作,他失误了,导致工作进度受影响,领导却批评了你。常规回答是“保持冷静”“自我反省”“跟领导说明情况”“帮助小王”。但如果这样回答:要是失误很严重,影响很大,就不能当“老好人”了,必须跟领导详细解释分工和职责,说清楚哪些是自己的问题,哪些不是。不能为了同事关系,影响组织的判断和工作进展。这种回答,考官也会觉得“哇塞”,因为它符合机关的做事原则。
第三个例子也很有意思。题目是说微信让人们交流更方便,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你怎么看。常规回答就是“微信改变了交流方式”“要辩证看待”“从多方面解决”。但如果这样回答:微信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大进步,从历史角度看,从最早的面对面交流,到后来的书信、电话,再到现在的微信,交流效率越来越高,这是技术和文明的进步。虽然线下的交流少了,但这只是次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技术带来的进步。这种回答,考官肯定觉得“哇塞”,因为它从更大的格局和历史视角看问题,看到了本质。
第四个例子是这样的。施工队把垃圾堆在农田里,农民把施工物料卖了,双方起了冲突,你是乡政府工作人员,咋办?常规回答是“保持冷静”“了解情况”“向村民说明”“向领导汇报”。但如果这样回答:我会请村支书、村长和村里有威望的老人一起去现场,让他们帮忙安抚村民情绪,说服村民。这种回答,考官也会觉得“哇塞”,因为它符合基层的实际,方法有效。
第五个例子是居委会的题。一个大妈捡了小李的狗,养死了还不归还,双方起了冲突,你咋办?常规回答是“依法办事”“走法律途径”。但如果这样回答:处理这种小矛盾,要坚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可以劝小李别太计较,也让大妈给点补偿、道个歉,双方各退一步,皆大欢喜。这种回答,考官也会觉得“哇塞”,因为它符合基层的实际,能解决问题。
最后一个例子是关于考公务员的原因。常规回答是“受孔繁森、焦裕禄的影响,我要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但如果这样回答: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每次回家看到乡亲们生活困难,看病难、喝水不干净、交通不便,心里就很难过。我希望能当公务员,为这些老百姓做点实事。这种回答,考官也会觉得“哇塞”,因为它真诚、真实,不装。
其实,让考官“哇塞”的关键,就是要有点真东西。观点要有格局、深刻,能看到问题的本质;方法要符合实际,管用;表达要真诚,别背模板、唱高调。面试的时候,不需要每道题都出彩,只要有一两个亮点,让考官眼前一亮,就容易取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