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院校专业组”要规避哪个坑?
新高考志愿容易掉入的10大 陷阱
新高考志愿必备常识
山西省2025年新高考政策解读29问
3月志愿模拟填报应注意哪个问题?
新高考模拟填报步骤:军警院校24录取分数线
家长报一对一和自己学习报志愿,那个对孩子有冲击力或影响?
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分数为王:
这是最重要的,分数是基础,系统会把全省考生按物理组与历史组分数从高到低排好队,第一名考生先投档,依次第二名,第三名……最后一名。
比如小明考了600分排第8000名,小红598分排8100名,就算小红把某校填第一志愿,小明填第二,系统也会先给小明安排。
志愿顺序就是你的底牌:系统会按你填的志愿顺序进行投档,一旦考生的电子档案投到某个院校,后面院校专业组志愿不再进行投档,这就是遵循志愿。
一局定胜负:每个考生在每个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被退档直可参加本批次的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投档录取,因此,一定要拉开院校志愿与专业组中每个专业的梯度。
平行志愿的策略就是设置好志愿与志愿之间的梯度,也就是冲稳保。
但要注意,很多家长只关注了志愿与志愿之间的梯度,而忽略了院校专业组内专业与专业的梯度,比如很多人会把志愿里面都填上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专业。
这种也很危险,要么你分数够高,进档后被录取,要么就是进档后,达不到专业录取分数线,被调剂。
1、冲(可以20%-30%志愿):
选比自己分数高10-20分的学校,今年新高考甚至可以冲30分。
风浪越大,鱼越贵,只要策略对了,放心大胆的冲。
但记住:
✔️优先选"干净型"专业组(组里专业你都能接受,或者专业很少)
❌避开"冷热搭配型"专业组(可能调剂到冷门专业,比如临床+护理放一起,你敢不敢报!)
2、稳(30-40%%志愿):
选分数±5分的"稳妥院校",当然分数只是一个参考,重要的还是要看位次,位次最重要。
这里要重点看三点:
①近3年专业录取位次(别只看最低分!)
②专业组是否包含"死亡组合"(比如医学专业组混搭护理)
③有没有单科成绩要求(比如外语专业要英语120+)
3、保(30%志愿):
选比自己低20-40分的"保命院校",要保就一定要兜住,不要瞻前顾后,最后一场空。
建议:
✔️本省院校多一点(招生计划多)
✔️往年征集志愿的高校(当然专业要能接受,也不要随便填)
✔️冷门刚需专业,院校(都去冲热门,可能会翻车)
这种专业组气死人
1、体检要求:
色弱别报医学类,女生身高160cm以下,男生170cm以下,慎报空乘专业。
解决方案:报特殊类专业,一定注意检查自己的体检结果,比如军警校,空乘等。
2、单科成绩:
有的院校,大部分是985或者211,经济类相关专业要求数学110+,学建筑学的可能要求加试素描,包括工业设计专业,因为这些专业要得回画图。
3、勾选调剂:
一定要勾选"服从调剂"!别拿青春赌明天。
2023年河南60%退档因为不服从调剂,但遇到专业组里面有奇葩组合的,建议果断放弃,分数不够,你大概率会被调剂。
4、数据看3年:
别只看2024年数据!要看2022-2024三年走势,警惕"大小年":某校去年爆冷,今年可能扎堆,这些都要提前预判。
查位次
第一步:定位
查到成绩后,先看省排名(比分数更重要!)工具:山西省招办官网"一分一段表",或者很多工具也可以对前三年的位次对比。
第二步:选学校和专业
1、《志愿填报指南》(查看招生章程中的专业录取明细)
2、院校官网"历年录取"
3、阳光高考网或学校官网(查招生章程)
4、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志愿填报辅助系统。
提醒 :首先根据孩子的天赋能力性格价值观学科特长、兴趣爱好,家庭经济条件,社会资源、职业规划等维度,通过多次筛选,选到适合考生个性特征的院校专业组。
第三步:冲稳保
科学排序,按照一定的梯度对院校专业组进行排序,45个院校+专业组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对考生及家长的疑问逐一解答:排序的依据是什么?哪个优先?三要素:专业、院校、城市,专业最重要。
第四步:核查志愿预案
逐个核对:身体条件√ 单科成绩√ 专业院校等:把志愿表打印出来,再最后逐个确认一遍,建议,对照目标院校的《招生章程》来检查。
第五步:网上正式填报
志愿方案核对无误后,打开山西招生考试网官网http://www.sxkszx.cn上的志愿填报系统进行填报,填报时最好两人进行,一个点击输入一个查看填报批次,填报项目、选科组合、院校代码、专业组代码、院校专业组代码等信息,上述信息核查无误后切记一定要点击“确定提交”按钮。
高考志愿填报,看似是一场“分数博弈”,实则是信息战、认知战和心理战的综合较量。每年都有家长因忽视规则、盲目追热、过度干预,最终让孩子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结合最新政策,盘点家长最容易踩的10大填报误区,手把手教你科学避坑!
搞不清批次规则,志愿填报“一锅炖”
1典型表现:
- 提前批A段:山西省普通类提前批A段仅允许填报1所院校+6个专业+是否服从调剂,调剂有风险。
- 提前批B段:可填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与本科批规则一致),公费师范生、免费医学生均在此批次。但家长常因追求名校而忽略“定向就业地点”,甚至分不清国家、地方公费师范生和优师专项的区别,最终影响孩子职业规划!
避坑指南:
- 仔细研读《山西省2024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南》,理清原各个批次院校层次及投档规则。
- 公费类项目务必确认“定向地区”,避免“考上名校却困住未来”。
盲目追热,忽视适配性
2血泪案例:2023年某考生因家长坚持报考“计算机热门专业”,忽略数学物理成绩薄弱,入学后挂科被迫转专业!
核心问题:
- 性别适配性:未考虑男女社会分工以及岗位需求性别比例问题。
- 学科适配性:数学差却选金融,物理弱却冲电子信息,大学“挂科率”飙升。
- 名校效应:为冲名校,不顾专业,毕业即失业。
- 地域虚高:盲目追求热门地区,导致院校档次降级(如:热门城市双非分数≈外地211)。
避坑指南:
- 用“职业性格测试+学科能力评估”锁定适配专业,拒绝跟风!
- 记住:“热门”会过时,“适合”才是硬道理。
家长“一言堂”,忽视孩子意愿
3扎心真相:某985高校调查显示,32%的学生后悔专业选择,主因是“父母主导”。孩子入学后消极怠工,家长反成“背锅侠”!
家长必读:
- 兴趣≠任性:可通过“职业测评”、“学长访谈”帮助孩子理性决策。
- 妥协≠放弃:若孩子坚持小众专业,可建议“主修+辅修”或“双学位”增强竞争力。
学习这件事谁也不能越俎代庖,你替不了孩子,也担不起这个后果。
特殊招生“临时抱佛脚”
4关键时间线:
- 强基计划:四月底之前完成志愿填报。
- 军警校:军校需提前半年做近视手术,警校政审在高考之前。
- 综合评价招生:4月底前提交材料,错过再无补录!
- 提前批部分院校要求“共青团员”身份,高一高二甚至初中就需规划。
忽视退档“致命细节”常见
5退档原因:
- 单科成绩:如外语专业要求英语≥120分。
- 体检限制:色弱慎报化学、药学、医学;军警校有身高体重要求。
自救攻略: - 逐字阅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院校官网及教育部阳光高考网都可查询),用不同颜色的标出各院校专业组限制条件。
只看专业名称,不看培养方案
6典型案例:
2024年某考生报考“信息与计算科学”,以为是计算机类专业,入学后发现课程以数学分析为主,实为数学系分支,与预期严重不符!
深层问题:
- 名称陷阱: 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专业,实属工科(偏医疗器械研发)。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主要研究在线教育平台设计。
- 培养模式模糊:
- 某985中外合作专业未明确标注培养模式,家长误以为可自主选择是否出国,实际第4年必须赴海外院校,且学费高达20万/年,家庭措手不及。
- 某“实验班”宣称“本硕博连读”,但实际淘汰率超50%,未达标者直接分流至普通专业。
避坑指南:
- 三查原则:
招生章程、查培养方案、查毕业去向(毕业生质量报告)
强基计划忽略入围方式,锁档风险大
7血泪教训:
2023年某考生入围强基,但该高校为校测成绩入围,高考出分后,比预估高出20分,但已被锁档,无缘后续批次更好的选择。
关键细节:
- 入围规则差异:
- 锁档后果:
- 一旦通过强基校测,档案直接被锁定,高考越超常发挥越跑不了!
避坑指南:
- 强基报考逻辑要清晰,冲稳保三选一
- 深入研究当年最新的目标高校强基招生章程
志愿梯度“断崖式”,滑档亏分双杀
8经典错误示范:
- 冲太高:前面志愿全填冲,中间无过渡院校,最后保底志愿数量不足。
- 无梯度: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全部按2024年录取位次附近志愿填报。
特殊技巧:
- “地域差异”:热门城市好处多但分高,中西部高性价比更高。
- “专业热度差”:同一院校内,热门专业和同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组合填报,增加录取概率。
盲目迷信往年数据,忽视动态变量
9 山西省2025年首年新高考:
一定要关注招生计划的增减、专业组数量质量、试题难度、报考心态、大小年现象等维度对专业组投档的影响。
假如,物理组考生激增:2024年物理组人数较2023年增加1.2万,导致同一分数段位次“贬值”。历史组考题偏易,分数虚高,选科要求原因,招生计划数缩减。
- 选科要求收紧:如临床医学从“物理+化学”变为“物理+化学+生物”,不符合条件者直接失去报考资格。
数据修正工具:
- 同位分换算器:将2024年分数按“一分一段表”转换为2025年等效位次。
- 招生计划对比:关注目标院校是否扩招/缩招(如某211高校计算机专业2025年缩招30人,竞争加剧)。
家长必做:
- 了解当年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数的变化情况。
志愿排序“唯分数论”,忽略志愿初衷
10排序黄金法则:
1. “梦校优先”:即使录取概率低,也要将孩子最向往的院校专业放在前面。
2. “兴趣加权”:对同等分数档次的志愿,按“专业兴趣度+职业适配度”综合排序(如:法学>会计学>工商管理)。
3. “规避后悔”测试:让孩子对排序结果回答:“如果被第3志愿录取,我会不会后悔没把第7志愿提前?”
终极心法:
- 分数决定选择权,兴趣决定体验感!
提醒:志愿填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家长的角色应是“信息导航员”而非“决策独裁者”。与其焦虑“分数最大化”,不如与孩子共同探索“生涯最优化”。志愿终点不是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孩子未来10年成长与收获。
考生及其家长应以考生的高考成绩为基础、职业规划为指导、个性特征为核心、家庭资源为后盾,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综合考量各种因素,遵循“大胆冲、稳妥报、拼命保”的策略,制定出最优化的填报方案,以期达到“冲得上、稳得住、保得牢”的终极目标。
大胆冲 稳妥报 拼命保
----首年新高考志愿规划的
冲稳保策略
全国资深高考志愿专家 孙全亮
山西省将于2025年首次实施新高考制度,普通本科与专科批次都将设置45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专业调剂仅限于院校专业组内部进行。然而,专业调剂的风险依旧存在,特别是退档风险不容小觑,可能导致考生从本科批次直接退到专科批次,或从专科批次直接退到无学可上的困境。本文旨在探讨首年新高考志愿规划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设定冲稳保志愿的填报策略、分数区间、志愿数量,对于合理规划首年新高考志愿,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院校专业组解析
院校专业组,即“院校+专业组”,作为独立的高考志愿单位进行填报,专业调剂限制在同一组内进行。其包含五个核心要素:
①招生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
②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或专业类。
③同一招生院校中,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多个专业,既可设置于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招生,也可分设于不同的院校专业组内招生。
④选考科目要求不同的专业,不能设在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招生。
⑤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计划属性、生源范围、考生资格、其他特殊要求等须保持一致。
根据院校专业组内包含的专业数量与类别,可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纯净型:组内仅包含一个专业(二级学科)。
②半纯净型:组内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类(一级学科)或多个专业(二级学科)。无论专业或专业类的数量小于等于6个、大于6个,考生基本能够接受组内所有的专业或专业类。
③综合型:组内包含一个或多个专业类(一级学科)或多个专业(二级学科)。但部分考生可能对其中某些专业或专业类持强烈反对态度。这种情况下,如果同意专业调剂则有可能会调剂专业,如果不同意专业调剂则有可能会退档。因此,对于综合型的院校专业组,笔者建议考生慎重选择。
二、冲稳保策略概述
(一)冲刺策略:大胆冲刺,规避风险
冲刺志愿是高考志愿规划的特种作战,存在捡漏机会,有可能逆境胜出,实现低分高就。
1.分数区间:凡是报考比自己高考分数高的所有志愿,都属于冲刺志愿。一般情况下,在等效分上浮约15分的分数区间内、首年新高考甚至可以上浮至40分的分数区间内,都可进行大胆填报。
2.填报数量:建议冲刺志愿占总志愿数的20%左右,数量不超过10个。
3.适用情形:优先选择纯净型、半纯净型的院校专业组。另外对于当年新设立的院校或专业、扩招计划明显的院校或专业、往年征集志愿的院校或专业等情形,可以重点关注。
4.规避风险:对于综合型的院校专业组,为了规避专业调剂与退档的双重风险,建议慎重选择。
对于综合型院校专业组的冲刺志愿,由于考生成绩偏低,如果选择“同意专业调剂”,可能会调剂至考生最不希望的专业,从而与考生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产生较大偏差;如果选择“不同意专业调剂”,可能会退档,从本科批次直接退至专科批次或从专科批次退至无学可上的境地。
5.心理需求:可尝试填报考生最心仪的院校专业组,如清北复交等顶尖名校的一般专业,即便未能录取,亦可满足考生心理需求。但需注意,由于冲刺志愿数量较少,一般不建议浪费宝贵的志愿名额。
(二)稳妥策略:稳妥填报,确保录取
稳妥志愿是高考志愿规划的核心战场,需理性有序,确保在稳妥志愿中被大概率正常录取。
1.分数区间:一般情况下,等效分上浮约5分至下浮约10分的分数区间内;首年新高考可以下浮约20分的分数区间内。
2.填报数量:建议稳妥志愿占总志愿数的50%以上,数量为25个左右。
3.重要提醒:建议优先选择纯净型、半纯净型院校专业组。由于综合型院校专业组,仍然可能会存在专业调剂与退档的双重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保底策略:拼命保底,避免滑档
保底志愿是高考志愿的战略后方,需彻底可靠,坚决避免滑档。通常情况下,保底志愿如同车辆保险一般,一般不会启用。如果一旦启用,必须确保彻底有效,坚决避免由本科批次滑档至专科批次或从专科批次滑档至无学可上情况的发生。
1.分数区间:一般情况下,等效分下浮约10分至30分的分数区间内。首年新高考可以下浮至40分的分数区间内、甚至可以下浮至50分的分数区间内。在下浮40至50的分数区间内,选择三个左右的院校专业组,作为最后的托底志愿,确保万无一失。
2.填报数量:保底志愿数量应占总志愿数的30%左右,建议保底志愿数量不低于10个,其中包括3个最后的托底志愿。
3.多重保障:
除了成绩下浮缓冲之外,院校专业组的选择,还应注意三点:
①招生计划保障:院校专业组总招生计划数量充足。
②院校地域托底:院校地域选择本省省会或地级市。
③院校批次覆盖:旧高考的二本及其三本院校。
三、志愿方案顺序的确定
对于高考志愿方案的规划,笔者建议先按客观指标排序,再根据主观意愿调整。
①按客观指标排序
根据院校、专业、录取成绩、地域等客观指标进行排序。
②按主观意愿调整
根据家长及考生的意愿、喜好程度等主观意愿进行调整。
特别提醒,本文所提出的新高考志愿冲稳保策略、分数区间、志愿数量,仅为一般性原则,实际应用时需结合考生不同的分数段与个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和灵活调整,既要注重数据分析,又不能完全依赖数据分析,避免生搬硬套、刻板模仿。尤其是面对首年新高考,应扩大冲稳保的分数区间范围,优先选择纯净型与半纯净型的院校专业组,慎重选择综合型的院校专业组,最大限度把控专业调剂、退档、滑档风险。
综上所述,高考志愿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旨在实现院校、专业、地域三者之间的合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与取舍。此过程与数学中的“不可能三角形”问题相类似,不可能达到“既要…又要…还要…”的结果,以避免陷入“无解”的焦虑状态。考生及其家长应以考生的高考成绩为基础、职业规划为指导、个性特征为核心、家庭资源为后盾,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综合考量各种因素,遵循“大胆冲、稳妥报、拼命保”的策略,制定出最优化的填报方案,以期达到“冲得上、稳得住、保得牢”的终极目标。
本文若存在疏漏或不当之处,敬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考生及家长予以指正。
(来源:孙老师生涯规划与高考志愿咨询)
从新高考考试模式、志愿填报模式两个维度分析
第一批新高考省份
【2省市】浙江、上海
【启动时间】2014年
【实施时间】2017年
【新高考模式】3+3,浙江为3+7选3(物化生政史地技选考三门),上海为3+6选3(物化生政史地选考三门),前面的3指语数外
【2024年高考】新高考第8年
【2024年普通类本科批志愿填报模式】
1)浙江为专业(类)+ 院校模式,分两段填报,每段可填80个专业志愿;
2)上海为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填24个院校专业组*4个专业 + 4个专业调剂代码。
第二批新高考省份
【4省市】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启动时间】2017年
【实施时间】2020年
【新高考模式】3+3,即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选考三门
【2024年高考】新高考第5年
【2024年普通类本科批志愿填报模式】
1)北京、海南为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填报30个院校专业组*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2)天津为院校专业组模式,A阶段可填50个院校专业组*6个专业志愿和1个服从调剂专业志愿,B阶段可填25个院校专业组*6个专业志愿和1个服从调剂专业志愿;
3)山东为专业(类)+ 院校模式,可填96个专业志愿。
第三批新高考省份
【8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启动时间】2018年
【实施时间】2021年
【新高考模式】3+1+2,即语数外+物理历史选一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选两门
【2024年高考】新高考第4年
【2024年普通类本科批志愿填报模式】
1)河北、重庆为专业(类)+ 院校模式,可填96个专业志愿;
2)辽宁为专业(类)+ 院校模式,可填112个专业志愿;
3)江苏、福建为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填40个院校专业组*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4)湖北、湖南、广东为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填45个院校专业组*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第四批新高考省份
【7省市】安徽、江西、吉林、黑龙江、广西、贵州、甘肃
【启动时间】2021年
【实施时间】2024年
【新高考模式】3+1+2,即语数外+物理历史选一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选两门
【2024年高考】新高考第1年
【2024年普通类本科批志愿填报模式】
1)安徽、江西、甘肃为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填45个院校专业组*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2)吉林、黑龙江为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填40个院校专业组*6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3)广西为院校专业组模式,可填40个院校专业组*20个专业+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4)贵州为专业(类)+ 院校模式,可填96个专业志愿。
第五批新高考省份
【8省市】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
【启动时间】2022年
【实施时间】2025年
【新高考模式】3+1+2,即语数外+物理历史选一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选两门
【2024年高考】传统高考文理分科
【2025年普通类本科批志愿填报模式】根据网上信息,
1)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宁夏将实行院校专业组模式;
2)青海将实行专业(类)+ 院校模式;
实际情况以及可以填报的专业志愿数量,还有待各考试院官网后续公布。
未启动
【2省市】新疆、西藏
【高考模式】传统高考文理分科
【2024年普通类本科批志愿填报模式】传统平行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