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加上高校扩招,近年来选择读研的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屡创新高。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有人放弃了保研的机会,选择直接参加工作。
情况是这样的,复旦大学计算机系有一名大三女生叫徐通达(化名),来自农村,家庭情况比较困难,学习表现优异,大学三年以来成绩一直是本专业第一名,并且是绩点、综合测评、竞赛成绩三项都是第一名,同时各种荣誉拿到手软,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英语六级也过了,老师也非常看好。
按照往年情况,如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不出幺蛾子,徐通达保研直升复旦甚至更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是她却放弃了保研的机会,并跟学校签署了《自愿放弃2025年保研资格确认书》。
对于这样的选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替她惋惜,家人也不理解,但是徐通达的态度非常坚决,觉得不读研究生也不会差哪里去,赚钱也许比读研更重要。
徐通达表示,在大二的时候,她就下定决心不读研究生了,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太累了,不想继续读书了,以至于她现在正处于休学状态,等明年九月份再上大四。
至于为什么要放弃保研,徐通达称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计算机专业的实操性强,去工作更有性价比,读完三年研究生出来找的工作不一定会比本科毕业时找的好,身边的学长学姐就有相似的例子;二是自己不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确定是否喜欢搞研究,读研究生可能不如工作开心。
对于未来的人生规划,徐通达还表示,短期内打算提升自己,继续参加竞赛、去实习,为明年秋招做准备;五年之内的计划是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攒攒钱,再去健身一下,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至于五年之后,若是工作不太喜欢,或许会辞职,然后用攒下的钱出国读研,或者在国内读研提升自己。
考上复旦或者更顶尖的大学,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而不得的目标,徐通达却放弃唾手可得的保研机会,着实令人意外,网友们也展开了热议。
很多网友都替她感到惋惜,觉得她目光短浅,像复旦这样的顶尖名校,还是本硕都在复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出来的就业起点是本科毕业生无可能达到的。
也有不少网友支持她的做法,认为她的选择非常明智,现在学历贬值严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三年研究生毕业后可以找到的工作和平台未必有现在好。一些网友甚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了现在硕士学历不一定就比本科学历强。
能够考上复旦,且大学三年一直是班里的“全能”第一,可见徐通达绝非等闲之辈。而从其从大二开始就决定不读研了,并且还参考了学长学姐的例子,也说明了其放弃读研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下决定的。
长期以来,我们都有这样的观念,就是学历越高越好,越是名校毕业生越吃香。但是近年来,一个很显著的变化是大学生越来越供过于求了,学历贬值非常严重。别说硕士,好些名校博士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一些人原来随便可以拿到不错的offer,等升学深造或者从外国“镀金”回来后,求职却处处碰壁,再也找不到原来那么好的工作岗位和事业平台了。
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太多,已经远供过于求了;二是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景气,原来专门为硕博士提供的工作岗位大幅减少,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学历随之贬值;三是很多用人单位更喜欢招聘年轻人,硕博士的年龄太大了,尤其是女生。
这种现象在计算机类专业最大的用人行业——互联网行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并且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明显疲软了,红利越来越少,未来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少。
三年后复旦计算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能够有现在的本科毕业生吃香吗?恐怕未必。徐通达自己也都说了,身边的学长学姐就有相似的例子,读完三年研究生出来找的工作不一定会比本科毕业时找的好。所以很多时候更高的学历未必就有优势。
更何况徐通达来自农村,家境也不怎么样,求职和发展事业全凭自己本事。现在一些城市里条件和资源都不错的孩子,升学深造出来或者留学回来后都要“啃老”,她没有“啃老”资本,如果当下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发展平台,放弃读研未必不是好的选择。
一边是更加现实且可以获得即时回报,一边是回报不确定甚至预期贬值,相信很多人都会现在前者。
当然,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没有绝对的完全只有好处没有弊端的选择。大家都只是从自身情况和对社会各方面的理解,经过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更何况一切都在变化中,或许现在做出的选择在当下是最好的选择,过段时间后可能又变了。所以徐通达才会说,不排除以后会出国或者在国内读研提升自己。
不管怎样,既然做出了选择,那就祝福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