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考研】2025年江南大学考研726艺术基础(专硕)真题解析!(独家)
开心田螺
2025-02-26 04:45:22
0

最懂江南大学考研的团队

···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江南大学音乐考研全套课程)

(点击试听↑↑↑)

2025年【江南大学726艺术基础】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8×5)

1.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于乐器的分类方式,源自西周时期。它依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金类包含钟、镈等金属乐器,其音色清脆明亮、气势恢宏,多在大型典礼中使用;石类乐器以磬为代表,声音清越;丝类如琴、瑟,靠弦振动发声,音色柔和;竹类乐器如箫、笛,凭借竹管发声,音色清新明快;匏类的笙、利用葫芦共鸣,音色和谐;土类的埙,音色古朴;革类的鼓,以皮革为发声部件,声音激昂有力;木类乐器如柷、敔,用于控制乐曲的起止和节奏。八音涵盖了古代乐器的主要类型,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乐器分类及音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2.奥尔加农

奥尔加农是西方音乐史上最早出现的复调音乐形式。最初的形态为平行奥尔加农,即在格里高利圣咏的基础上,于其上方或下方添加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二者形成平行进行,为单线条的圣咏增添了和声层次。随后,反向和斜向奥尔加农逐渐发展,使声部间的运动关系更为多样,音乐表现力得到提升。到了 12 世纪,华丽奥尔加农兴起,上方声部音符更为密集、旋律更加华丽,与下方悠长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对比。13 世纪,有量奥尔加农出现,引入了明确的节奏记谱,让音乐节奏更具规范性和复杂性。奥尔加农的发展推动了西方复调音乐的进步,为后世音乐创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3.弹词

弹词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一般认为源于宋代的陶真、元明的词话。其表演形式独特,通常由演员自弹琵琶或三弦进行伴奏,说唱相间。弹词的内容丰富多样,多以长篇故事为主,题材广泛,涵盖历史故事、爱情传奇、民间传说等,情节往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弹词流派,如苏州弹词,其流派众多,像蒋调、俞调等,各有独特的唱腔风格。蒋调醇厚质朴,韵味悠长;俞调则婉转优美,细腻抒情。弹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民众喜爱,是南方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4.贺绿汀

贺绿汀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教育家。他在音乐创作领域成就斐然,创作风格多元且极具民族特色。其代表作《游击队歌》以轻快活泼的节奏,生动展现了游击队员机智勇敢的形象,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士气;钢琴曲《牧童短笛》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巧妙融合,描绘出清新质朴的田园风光,是中国近代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此外,他还创作了《垦春泥》《嘉陵江上》等诸多优秀作品。在音乐教育方面,贺绿汀长期投身教育事业,培养出大批音乐人才,为中国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歌曲《满江红》

歌曲《满江红》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一词为蓝本进行谱曲,承载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曲调激昂壮烈,充满英雄气概,旋律与岳飞的词完美契合,将岳飞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侵略者的愤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通过音乐的形式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在众多版本中,杨荫浏先生根据元代萨都剌词《满江红・金陵怀古》曲调改编的版本尤为著名。该版本旋律大气磅礴,节奏铿锵有力,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国音乐史上表达爱国精神的经典曲目,在音乐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地位。

简答题(12×5)

1.四功五法

“四功五法” 是戏曲表演的核心技艺,也是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四功” 为唱、念、做、打,“五法” 即手、眼、身、法、步 。

“四功” 中的 “唱” 是戏曲的声乐表现手段,通过唱腔传达人物情感,不同剧种有独特的唱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念” 为念白,有韵白、京白等,是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辅助 “唱” 塑造人物。“做” 指身段动作,举手投足、表情神态皆为 “做”,演员借其展现人物性格与内心。“打” 是武打动作,包括徒手对打、器械打斗,是融合舞蹈与武术的表演形式,兼具观赏性与戏剧性。

“五法” 里,“手” 是手势,不同手势代表不同含义,如兰花指展现女性柔美。“眼” 为眼神,演员通过眼神交流,让观众捕捉角色情绪。“身” 是身段,身体的姿态、动作协调配合,展现人物气质。“法” 是表演方法,涵盖对四功五法的综合运用技巧。“步” 即台步,不同台步体现人物身份,如官步表现官员庄重。“四功五法” 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戏曲表演的独特魅力。

2.华彦均《二泉映月》

华彦钧,又名阿炳,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一生坎坷,历经生活磨难,却凭借对音乐的热爱与天赋,创作出众多不朽之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二泉映月》。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音乐,精通多种乐器,中年后因眼疾失明,生活愈发困苦,但这也促使他将内心的情感更深刻地融入音乐创作中。

《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整首曲子旋律委婉连绵、跌宕起伏。乐曲开篇,低沉的旋律如泣如诉,仿佛是阿炳在诉说自己一生的苦难与心酸,向世人倾诉着生活的无奈。随着旋律的推进,曲调时而激昂,时而舒缓,仿佛展现出他对命运的不甘与抗争,又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这首曲子的节奏运用巧妙,通过音符的长短变化,营造出强烈的情感张力。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更是阿炳人生的写照,蕴含着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打动着一代又一代听众的心灵。

3.汉族民歌三个分类

汉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按照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这三大类。

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动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民歌,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和节奏感。其节奏紧密配合劳动节奏,以起到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鼓舞劳动热情的作用。像在打夯、拉纤等重体力劳动场景中,号子的节奏鲜明有力,领唱与合唱相互呼应,例如川江船夫号子,船夫们在与江水搏斗时,那一声声高亢激昂的号子,不仅凝聚着力量,也展现出劳动者坚毅的精神。

山歌是人们在山野劳动或行走时即兴演唱的歌曲,风格豪放、质朴,节奏自由悠长。歌词多以即兴创作的方式,反映劳动、爱情等生活内容。比如陕北的信天游,旋律高亢嘹亮,以七字句为主,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表达出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情感的追求。

小调则是在城镇集市中传唱的民歌,其结构规整,节奏平稳,旋律优美细腻,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历史故事到民间传说,从风土人情到日常生活等。如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其婉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展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风情,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4.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古典主义时期大约从 1750 年至 1820 年,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在形式上,追求严谨的结构和平衡的比例,多采用奏鸣曲式、交响曲、协奏曲等形式。旋律简洁明快、优美动听,易于记忆和传唱,注重主调音乐,强调旋律与和声的清晰层次,和声功能体系更加规范,节奏也较为规整,具有鲜明的强弱拍规律,使音乐具有稳定的节奏感。

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伟大的音乐家和经典作品。海顿被誉为 “交响乐之父”,他的《惊愕交响曲》就极具代表性。第二乐章中,一开始是轻柔舒缓的旋律,仿佛让人沉浸在宁静的氛围中,突然一声强烈的重音和弦,就像打破平静的惊雷,这一巧妙设计,既给听众带来惊喜,也展现了海顿独特的创作思维。莫扎特的音乐充满了灵动与优雅,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以其风趣幽默的剧情和美妙绝伦的音乐而闻名,剧中的咏叹调旋律优美,人物形象鲜明,将音乐与戏剧完美融合。贝多芬则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人物,他的《命运交响曲》以震撼人心的旋律,展现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

5.音乐的社会功能

音乐具有强大的情感表达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们的内心世界。当人们沉浸在欢快的旋律中,能感受到喜悦与轻松,比如在节日庆典时,欢快的民间音乐能迅速点燃现场气氛,让人们共享欢乐时光;而当面对悲伤的曲调,又能引发共鸣,释放内心的痛苦与哀愁,像在纪念活动中,舒缓哀伤的音乐可以寄托人们的缅怀之情。音乐不受语言和地域的限制,能直接触动灵魂深处,让不同背景的人在情感上找到共通之处,增进彼此间的理解与交流。

音乐还承担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功能。各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独特的音乐形式,它们承载着当地的历史、风俗、价值观等文化信息。例如古老的民歌,通过代代传唱,将先辈们的生活智慧、爱情故事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等内容传递给后人,使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同时,音乐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相互碰撞、融合,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让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像爵士乐从美国黑人音乐发展成为风靡全球的音乐类型,就体现了音乐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的巨大作用 。

论述题(25×2)

1.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及所教唱歌曲的统称,兴起于 20 世纪初,是中国音乐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标志。

从时代背景来看,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面临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传统教育体系难以满足时代需求。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培养新式人才,音乐教育不可或缺。学堂乐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

学堂乐歌的内容丰富多样。一方面,它大力宣扬爱国思想,如《中国男儿》,歌词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以激昂的文字激励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责任感,唤起他们救亡图存的决心。另一方面,学堂乐歌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像《勉女权》,鼓励女性追求平等、争取自由,对打破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还有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歌曲,如《地球》,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科学常识,拓宽视野。

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先驱之一,他编写的《体操 - 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旋律简单易记,歌词充满朝气,在全国学堂广泛传唱,极大地推动了学堂乐歌的普及。李叔同同样贡献卓越,他的作品如《送别》,歌词典雅,旋律优美,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与西方音乐的技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

学堂乐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音乐教育方面,它打破了传统音乐教育的局限,引入西方音乐理论和教学方法,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具有现代音乐素养的人才,奠定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基础。从文化层面看,学堂乐歌促进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社会影响上,学堂乐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传播了新思想、新文化,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堂乐歌作为中国近代音乐发展的重要阶段,承载着时代的使命与精神,在中国音乐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铭记。

2.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音乐巨作,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 年首次在延安演出,便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灵。

从创作背景来看,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光未然在黄河岸边目睹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黄河儿女的英勇抗争,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创作了充满激情与力量的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听后深受触动,仅用六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气势恢宏的合唱曲谱。

《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点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既有中国民间音乐的质朴旋律,又借鉴了西方交响乐的创作手法,将独唱、合唱、齐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巧妙结合,形成了丰富的音响层次。如《黄河船夫曲》以急促的节奏和有力的号子,生动地描绘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惊险场景;《黄河颂》则以雄浑的男声独唱,歌颂了黄河的壮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保卫黄河》采用轮唱的方式,节奏明快,旋律激昂,展现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的歌词更是深入人心,激发了人们的战斗意志。

在艺术价值上,《黄河大合唱》是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光未然的歌词富有诗意,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冼星海的音乐则将这些情感通过音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作品中的每一个乐章都紧密相连,从描绘黄河的自然风光到展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再到最后的胜利欢呼,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从历史意义上讲,《黄河大合唱》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它所传达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在艰难岁月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黄河大合唱》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永恒的经典,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协同育... (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数字技术的飞速迭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高等教育的生态版图,特别...
签约摄影师 | 李铭皓《野花集... 《野花集》拍摄对象均来自青海高海拔偏远地区的三所特殊学校。在一次偶然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这些孩子都是失...
会计革新与未来发展 这样的标题... "会计改革与发展"可能是指关于会计领域的改革和发展的讨论或研究。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
吕梁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2025...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践师资水平,提高医疗综合能力,持续优化住培师资队伍结构,8月22日,我院医学教育科...
新优质学校|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成立于2023年,是一所单法人多校区九年一贯公办学校,现有111个班级、4900...
开学前建议这些家长及时修改个税...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羊咪米 整理 又到开学季,孩子教育阶段有变化的家长注意咯,无论孩...
来抄作业!雅思口语一顿乱说和表... 口语考场上如何表现,考官能给高分呢? 这是所有考鸭都想搞明白的。最近小编在网上看到有聪明的考鸭一顿“...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东港... 为进一步做好全区学校(幼儿园)秋季学期开学保障工作,8月22日,区纪委监委派驻六组、区教体局、区卫健...
青桥驿镇举办集体升学礼:文明新... 8月25日,青桥驿镇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与喜悦,“扬帆起航·筑梦未来”集体升学礼在温馨庄重的氛围中拉开帷...
小学老师调去高中教学,靠谱吗?... 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里,当听闻小学老师去教授高中课程时,不少人会流露出惊讶的神情,甚至觉得这一安排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