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来自北京的高中生在网上发帖吐槽:“我家有2000万资产,我本人成绩一般,但父母非要我高考。他们宁可花几十万给我补课,也不愿意送我去国外读书。”
这番话瞬间引发了热议。
有人评论:“2000万就想走国际教育路线?想得太简单了!”还有人直言:“在北京,2000万不就是一套房子吗?如果不能变现,想走国际教育还是有点难的。”
这位高中生原本发帖是希望说服父母,认为自己去留学能比现在考上更好的学校,没想到却引来了一片“劝退”声。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准备多少钱,才能供得起一个走国际教育的孩子?
国际教育费用有多高?
根据国际学校信息平台International Schools Database发布的《2023全球国际教育费用排行榜》,在费用前十的城市中,中国占了四个:北京位居第二,上海第三,深圳第七,广州第九。
以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的国际学校举例。
北京:国际学校学费中位数为36,799美元/年(约合人民币26.8万元)。便宜的学校一年需要11,615美元(约8.4万元),而最贵学校的学费则高达40,337美元/年(约29.3万元)。
上海:国际学校学费中位数为33,777美元/年(约合人民币24.6万元)。便宜的学校一年只需4812美元(约3.5万元),而最贵学校的学费则达到44,710美元/年(约32.52万元)。
乍一看,每年20-30万的学费对2000万资产的家庭来说似乎并不算多。但别忘了,这只是学费,而且只是某一阶段的支出。真正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庭,往往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规划了!
以上海为例,某些高端国际幼儿园的学费让人瞠目结舌:某立幼儿园一年学费约29万元;某威外籍幼儿园一年学费约25.57-28.47万元……光是幼儿园三年,孩子的教育支出就可能达到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还仅仅是开始,后面还有小学、初中、高中,费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有人粗略估算过:
这些还仅仅是国内国际学校的费用!还没算上赴外留学时的开销。
额外隐形的成本
除了学费,国际教育还需要额外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提升孩子的竞争力。比如参加各类国际学术竞赛: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WSC世界学者杯、ASDAN模拟商赛、哈佛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HMUN China)、美国数学竞赛(AMC10)、袋鼠数学国际竞赛等。参加这些比赛往往需要额外的培训费、私教费,甚至报名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除了学术竞赛,每年寒暑假的背景提升活动也是国际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笔开销。为了让孩子在申请海外名校时更具竞争力,许多家庭会选择让孩子参加名校的夏校或各种高端社会实践项目。
这些背景提升活动虽然能为孩子的履历增色不少,但背后的经济压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于希望冲击顶尖名校的家庭来说,寒暑假几乎成了“氪金”的高峰期。
经济账算完,家长们直呼:在国内读国际学校太“烧钱”!
有没有更高性价比的选择?
告诉你:有!
务实和多元的选择
国际教育并非简单的“花钱买未来”,而是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实力、家庭规划和身份保障的长期投资。对于那些真正有条件、有规划的家庭来说,国际教育无疑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盲目跟风可能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务实地考虑孩子的成长需求,转而选择更符合家庭经济状况的教育途径。
随着海外身份的普及,更多家庭选择让孩子通过“华侨生联考”以较低分数进入国内名校,或直接赴美、英、加等教育大国留学。
拥有海外身份不仅方便孩子未来的深造,还能大幅降低教育成本,比如享受当地公立学校的免费教育或大学学费减免政策。同时,身份规划也为家庭提供了更多元的教育选择,无论是回国参加华侨生联考,还是灵活切换国内外教育路径,都能让孩子的成长更加从容。
所以,回到开头那位高中生的问题:2000万资产是否足够支撑国际教育?答案因人而异。关键在于家长能否理性评估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教育和身份规划方案。毕竟,孩子的未来不仅仅是金钱堆砌出来的,更需要智慧与远见的支持。
免责声明
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图片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