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江津区西城小学“生活育德展演周”正式启动。该校以“生活即教育,成长无边界”为核心理念,通过分年级构建特色实践场景,将劳动教育、感恩培育、环保实践等核心素养融入日常生活,打造“一龄一主题、人人皆参与”的沉浸式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五育并举”的创新路径。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
劳动筑基 涵养独立品格
清晨,一年级教室传来书本归位的轻响。“自我管理小能手”展演中,学生们60秒内将书本、文具分类入包,校服叠得方正如“豆腐块”。“以前书包像‘乱麻堆’,现在我能让每样东西‘回家’!”一(1)班洹洹同学举着分类清晰的书包,眼睛笑成月牙。
二年级的“叠衣叠被挑战赛”更显趣味,学生边念口诀“两扇门,关一关”边抚平衣袖。同年级的潘老师说:“劳动不仅是技能,更是专注力与空间思维的训练。”学校将整理书包、系鞋带、叠衣叠被等技能拆解为“微课程”,在指尖动作中培养学生责任感。
叠衣叠被挑战赛(学校供图)
以爱育爱 践行责任担当
三年级活动现场,古筝悠扬,学生们手捧青瓷杯向父母鞠躬奉茶。三(6)班子言妈妈感慨:“第一次听到孩子说‘妈妈辛苦了’。”
当然,孝德教育不止于仪式,更延伸至日常。学生通过“记录家庭责任岗”“每日家务打卡”,观察父母辛劳,修剪指甲时触摸生活纹路,梳头时发现第一根白发。党总支副书记况音表示:“抽象的‘感恩’需具象化,让孩子在行动中体悟责任。”
“环保大观园”展上,200余件作品创意十足:纸箱变身天安门模型,易拉罐钻孔成风铃,垃圾袋编织成礼服。“火箭支架用快递盒,推进器是饮料瓶!”四(4)班学生边讲解结构边渗透力学知识。学校将智育、美育、劳育融入环保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创作中理解“创新即责任”。
生活赋能 培育社会意识
“美食出我手”厨艺大比拼堪称“舌尖上的劳动课”。五年级学生们系上围裙、协作分工,从食材处理到创意摆盘全程自主完成,“五彩果蔬塔”“金香蜜语”等菜品兼具色香与巧思。家长评委点赞:“孩子在掌勺中学会责任与分享。”
学生们独自烹饪美食(学校供图)
六年级“美化家园设计大赛暨跳蚤市场”则融合环保与实践,24个主题摊位涵盖“以物换物”“废物再用”等板块,学生用一袋垃圾即可兑换心仪物品,在资源循环中深化可持续发展意识。
从低年级的自理能力培养,到高年级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学校构建的是“螺旋上升”的育德体系。校长梁勇表示,学校的特色在于将“五育”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任务:整理书包暗含“秩序之美”,奉孝茶融入“礼仪之教”,变废为宝渗透“创新思维”,厨艺大赛锤炼“团队协作”,跳蚤市场践行“绿色理念”。这种“生活即德育”的模式,让抽象的教育目标落地为具体的行为体验,使品德培养从“说教”走向“体验”,从“短期活动”转为“长效习惯”。
“真正的教育始于系好第一颗纽扣,成于奉出第一杯热茶。”党总支书记陈强表示,学校将持续以生活为课堂,让品德培养从“说教”走向“体验”,在柴米油盐中淬炼“温暖、独立、有力量”的下一代。(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