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变“观众”为“演员”,在演绎中感悟初心。以张富清“一馆三点”干部教育线路为主,按照“场景营造+剧本体验+价值引导”教育培训模式,在大河镇独石塘村张家院子、三胡乡狮子桥电站等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沉浸式、体验式实境课堂。通过将《狮子桥水利水电站情景剧》现场表演纳入乡科级干部理论进修班等主体培训班日常课程,让干部在情景演绎中生动直观了解张富清老英雄的传奇人生,在感受红色文化中砥砺初心。
二是变“旁观”为“融入”,在劳动中践行路线。深度挖掘旧司镇板沙界起义遗址红色资源,按照“一融、三同、五化”的教育培训模式,打造旧司镇板沙界“三同”现场教学点,让干部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感受基层真情实景,增强群众观念。“95后”年轻干部特训班在板沙界通过实地参观、勤俭教学、专题研讨、“三同”体验,体会民生、民情、民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锤炼党性修养。
三是变“聆听”为“讲解”,在宣讲中筑牢忠诚。立足接龙桥红色文化历史,拓展接龙桥政治生活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创新干部教育模式,按照“参观+宣传”教育方式,设计“主动参与宣解”环节,学员在接龙桥政治生活馆深入参观“渴求幸福、大山筑梦”“野火春风、播撒火种”“纵横驰骋、转战来凤”“世代传承、永葆高风”四个部分后,主动讲述来凤作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所历经的长达8年红色斗争历史,实现由学员到宣讲员的转变。通过“集中教育”向“常态教育”的拓展,把红色故事传递给大众,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红色资源动起来、教育培训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