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灵丹
近日《好东西》电影热映,影片中9岁小女孩王茉莉因其自信、勇敢和独立的性格被赞为“满级小孩姐”,妈妈王铁梅被誉为“不扫兴的妈妈”。随之一个话题也火了:“有个不扫兴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从教育心理学来看,父母和家长的“不扫兴”,其实就是充分给予孩子正向反馈,去“看见”孩子的每一次尝试,积极鼓励并亲身实践参与孩子的兴趣,在陪伴中引导,向着具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我们看到,孔弈涵的故事为“不扫兴”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提供了精彩案例。
“不扫兴”,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情感发展乃至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深远影响。教育就像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棵树触碰另一棵树。这是一种动态耦合,一种潜移默化接力。同样,生态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让生命自然生长、让教育自然而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天赋,提供舞台让他们自然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基础。我们也期望,更多学校、老师和家长能更好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保护“每一个”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上一篇:智慧儿童公园
下一篇:未来科学城又一新校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