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这条路,我想走得更远。”
这是山西平遥学子李同学选择二战考研的初衷。在经历新疆师范大学首战失利后,他选择在研胜未来进行学习备考,最终以初试400分的优异成绩叩开西华师范大学学科语文专业的大门。
关于失败,又关于坚持
Regarding failure and persistence
李同学本科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他其实很早就有了想要考研的想法,在2023年当了两个月的实习老师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参加考研。
“考研这条路,远比我想得更加复杂和艰难。”
李同学坦言,他的考研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模拟考试的成绩、复习的瓶颈,以及其他同学的高薪工作,都会让他陷入焦虑和不安。
那些密密麻麻的笔记,那些做了一遍又一遍的试卷,似乎都在无声地提醒着他,时间正在一点点流逝,而目标却依然遥远。
害怕失败,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害怕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这种心理压力如影随形,让他在备考的过程中倍感煎熬。
所以在考研“一战”中,他成功地失败了。
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Give myself one last chance
2024年春天,当考研失利的阴影笼罩时,李同学说自己“整个人像被抽空了”。
但他没有放弃,有了失败的经验,让他更加迫切地希望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研胜未来最吸引我的还是直播课+录播课的上课形式,也是让我决定选择在这里学习的原因之一吧。”李同学表示,之前的机构录播课太多,导致他虽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是都收效甚微。
他很喜欢研胜未来的直播课,很多问题在课堂上就能解决,授课老师的答疑解惑环节让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研胜未来对他的帮助不止于此,班主任赵老师耐心择校、每周督学、拆解学习任务让他对学习目标更加清晰;英语周周老师的学习方法让他的备考效率事半功倍;政治瓢瓢老师的讲练结合让他豁然开朗……
择校
督学
学习答疑
短短一个月时间,李同学就成功克服了英语和政治下笔难、过目忘的毛病。
“还有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点就是,研胜未来的每一位老师都会多多少少教我一些克服焦虑的方法。在他们的积极引导下,我逐渐和自己的情绪和解,学会用平常心来对待考研,哪怕是真正到了考场上的那一刻,像之前的紧张、惶恐的感觉都少了很多,我觉得这对我帮助很大。”
▲李同学专程从山西赶来成都,为班主任赵老师(左)以及英语周老师(右)送上锦旗。
考研到底难不难?
Is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difficult or not?
李同学说:考研是一个“难”又“不难”的事情,说考研“不难”是因为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难”的地方是因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就像很多人喜欢无脑背书,觉得背完了知识就是自己的了,事实上,我会更倾向于记忆、理解,不提倡背诵。就像老师们经常强调的一点:考试重在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不需要整本背诵。
内容的展开实际上是按照逻辑框架进行的,当老师抛给你的是一道问题,那么如何破题,如何论题?此时我们就是舞台的表演者,需要做的是将学习的知识有条理陈列于答案之中,对于答案与题目的关联度分点回答,能够自己组织语言将内容陈述出来,能够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一门知识。
面对考研的难题,很多人可能因为只看到最表层的困难就放弃了。
但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是你要去推开所有的门,有的门大开着,有的门虚掩着,有的门关着但没上锁,有的门焊得死死的,但是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进去了那个门,就算需要钥匙去打开,又有何妨呢?想去的地方,再去敲一次门,又如何呢?
为热爱奔赴的你真的很棒。
所以,请毫无保留地坚持下去,理想的彼岸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