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意选牌
2.设置起手牌型
3.全局看
4.防检测防封号
5.可选择起手如(拼三张):金花,顺金,顺子,三同,对子 顺子牛,同花牛,牛九,牛八(麻酱)起手暗 杠, 控制下张牌,快速自摸,防杠防点炮
6.麻酱,金化,跑得快,红黑大战,捕鱼,十三张,龙虎等等更多玩法均可安装使用
7.苹果,安卓系统通用, 支持首款苹果安卓免越狱(全系列)辅助
5月17日上午,2025上海科技节在张江科学会堂拉开帷幕。30多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学生科创代表走上红毯。在这场备受关注的“科学红毯秀”上,走上了三位特殊的嘉宾:来自浦东企业—傅利叶公司研发的GR-2和N1机器人,以及智元公司研发的“远征A2”机器人。
让更多市民见证“人形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上海科技节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上海市民尤其是科技爱好者认知科学、体验创新的重要平台。“科学红毯秀”是每年上海科技节的重磅节目,也是展现科技魅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科学红毯秀同样“星光闪耀”,中国科学院院士蒲慕明、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钧瑛、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张玉花……30多位红毯嘉宾分为12组,涵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科技传播等维度,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集聚效应。
继2024元宇宙科学红毯之后,本届科技节开幕式上亮相的AI科学红毯,用更生动的形式展现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钧瑛坦言多年来的科研之路每一步走得都不容易,“对科学来说,问题比答案更重要。希望通过科技节的形式激发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科创事业中,激发他们问出更多的好问题。”
三台来自浦东企业“智造”的人形机器人则在“家门口” 走上了科学红毯秀。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携一高一矮两款人形机器人而来,“大高个”GR-2能搬运十几公斤的物体,“小个子”N1耐力强,单次巡航可达2小时以上。
十年前,傅利叶从张江一个小小的孵化器起步,几个人、几台设备,带着“用机器人科技赋能人类生活”的梦想,一路走到了今天。傅利叶已经有了500多名来自全球的优秀伙伴,产品和客户更是遍布世界各地。当首次与自己亲手研发制造的机器人一同走红毯,傅利叶创始人兼CEO顾捷笑称,自己比机器人更紧张。
“为了能让机器人适应走红毯的环境,首先在仿真虚拟的环境中,让机器人训练学习如何行走、打招呼,然后再将虚拟的仿真算法迁移到机器人本体中,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行走稳定。”顾捷介绍说。
2023年,傅利叶发布了第一台通用人形机器人产品。此次走上红毯的GR-2身高达到175cm,体重63kg,全身共有53个自由度;N1则是傅利叶今年最新发布、全面开源的小型人形机器人,N1定位为“开源试验平台”,而非直接商业化产品,其核心目标是技术验证和社区孵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集聚在上海、浦东,机器人是极其复杂的交叉产业,需要不同的专家组合在一起去做迭代开发,上海营造了非常好的科创土壤。”顾捷说,希望这次与机器人走红毯能在更多市民心中埋下科技的种子,让更多人开启未来科学之门。
另一位“嘉宾”—智元机器人远征A2则在红毯上打起了太极拳。智元机器人通用产品线总裁王闯介绍,整个过程都是机器人自主完成,“我们已经有上百台机器人在场景中应用起来,机器人不仅能走路,还可完成各种动作。我们机器人的定位就是真正量产商用,产线上走下来的每一台机器人都是标准化的,像汽车一样下线就能使用。”
更加突出市民对前沿科技的体验感
本届科技节的主题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本次开幕式上的原创歌曲《科创之城》的创作就是一场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尝试。
据市科委介绍,歌曲邀请知名词作家甘世佳联合创作。创作过程中在模速空间内的实验室进行试验,通过脑机接口进行情绪唤醒效能量化验证。音乐播放时,选取情绪反应积极的部分进行记录,最终选取效能较好的音乐片段综合剪辑,形成这首好听疗愈的音乐作品。
该项目基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与零唯一思联合实验室的多模态脑电特征解码研究,通过EEG信号分析揭示音乐诱导的神经可塑性机制。该研究实现了艺术创作从经验导向到神经证据驱动范式的范式革命,其成果将为临床级音乐数字疗法及下一代脑机交互界面提供关键理论基础。
此外,科技节开幕式现场迎来一场跨越时空与感官的艺术体验。由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舞者王佳俊带来科技舞蹈融合作品——《逐梦未来》,这也是我国首个以实时AI动捕技术与舞者身体语言实现“共舞”的艺术探索。据悉,该作品历时一年多的研发与打磨,于2025年初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元舞际》的舞台首演。
本届上海科技节为期两周,共设置开幕板块、会议板块、开放活动板块、赛事板块、媒体科普板块、闭幕板块共六大板块,举办近2000场次活动。科技节期间,有48家科普基地向市民推出特别优惠价,56家重点实验室和大科学设施将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