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5月 23 日,新东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Visa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产品部总经理裴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孙涛及媒体代表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作为连续 11 年聚焦中国留学市场的权威报告,其发布会围绕全球化教育趋势、留学群体特征及规划策略展开深入解读,为学生和家庭提供专业、全面的国际教育规划参考。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前途出国总裁孙涛
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国际教育资源流通日益频繁,中国家庭对海外教育的需求持续增长。然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教育制度、入学标准、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和家长在规划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从申请流程到文化适应,从学分转换到职业发展,均需专业、系统的指导。为此,新东方依托多年行业大数据积累与洞察分析,再次重磅发布《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旨在为中国学子和家庭提供系统、深入的升读指引,帮助打破信息差,制定个性化留学方案。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新东方联合全球领先的数字支付公司Visa、市场调研公司Kantar(凯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详细梳理十一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和经验,全面展示主要留学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特点、申请要求及就业趋势,真实还原不同阶段的留学现状,探寻留学行业发展新动态。
本次问卷调研覆盖涵盖全国30个省、市、行政区域,以及美国、英国等主流留学国家及地区,受访对象涵盖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和家长、已有留学经验的学生,以及参与单位招聘的社会人士,共收回有效样本8014份。
以下是《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发展报告》中的数据亮点:
当下时代的中国留学人群
留学人群分类:近八成留学生是主动选择留学
不同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教育目标造就了不同的人群类型。在当下的留学市场中,中国留学生人群主要可以分为六类,分别为“父母推动型”“自我提升型”“长期国际发展型”“压力过渡型”“名校情怀型”以及“文化追寻型”。其中,只有24%的人群在留学这件事上是主要由家长推动的,大部分意向留学人群都是依据自己的理想或目标主动选择留学这条路径。
这其中,“父母推动型”人群多听从长辈的意见和安排,在留学决策上偏被动。“自我提升型”人群家境较为普通,留学主要为了丰富自身经历和开阔视野、提高外语能力和就业优势,更希望“未来的收入回报会大于留学花费”。“长期国际发展型”人群平均年龄最小,家庭也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希望未来能长期在国外发展。“名校情怀型”人群更偏精英群体,家境殷实,名校情结浓厚,未来也更期望进入金融、计算机行业,获得高薪工作。“压力过渡型”人群主要是通过留学来暂时规避当下的升学及求职压力,在观望大环境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文化追寻型”人群则是“体验派”,希望通过留学来深入体验当地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女生对职业发展及自我提升方面存在更高需求,男生更渴望读名校
从性别来看,在六类人群中,“自我提升型”和“压力过渡型”人群中女生占比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当下时代的女性具有更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她们倾向于通过留学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素质,也更愿意投资于自己的教育和技能提升,以实现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
而男生在学术追求和名校情结方面可能相对更加执着,他们也很期待通过留学来实现个人长期国际发展目标,在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方面可能更加注重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小留学生群体:对实现国际化发展更加憧憬
整体来看,我国的意向留学生人群大多集中在18-21岁。其中,有长期国际发展规划的人群年龄相对更小,他们普遍希望通过留学来积累国际经验、建立国际人脉,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类人群通常小小年纪就赴海外读书。与此同时,他们对名校的向往和追求也更加明显。
留学支持度呈现人群分化:家庭背景、经济实力成关键影响因素
不同人群类型的家庭在面对留学的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名校情怀型”家庭对头部的教育资源有强烈的向往,愿意为了让孩子进入世界知名院校而投入更高的费用,他们普遍认为名校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术氛围和职业发展机会。从经济情况来看,这类家庭的收入也是六类人群中相对最高的,家长们也普遍高知高智,对孩子的未来期待也相对更高。
对留学投入相对比较谨慎的当属“自我提升型”人群。这类人群更多是希望通过留学来开阔自身视野,突破现阶段的个人瓶颈。由于他们的家庭能提供的支持普遍不多,因此更倾向于将留学预算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也更愿意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留学项目和学校。
2025年意向留学人群整体情况
本科学生申请人占比大幅回升,“双一流”高校学生留学意向同比增长7%
在2015年起,我国意向留学人群一直以本科阶段学生为主。虽然在2024年之前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出现,但在2025年,本科学生的留学意愿较往年有大幅度回升。这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当下国内环境不论是在升学还是就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使得不少本科学生为了能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而选择留学。
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意向留学人群中,来自国内普高的学生占比一直在半数左右,趋于稳定。但在2025年,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留学意向,这可能与全球公共卫生环境的全面恢复,海外高校留学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恢复有关。“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通常具有更高的学术素养和更强的科研能力,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留学意向的回升也反映出这类学生和家长对国际教育的认可和期待。
交叉学科热度崛起,就业成关键影响因素
11年来,意向留学生就读专业仍然集中在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传统热门领域。这些领域通常具有较高的就业前景和薪资待遇,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关注。但从2020年开始,可能是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经济学专业占比呈小幅下滑,但在2025年又有了回暖,这也预示了未来经济形势有向好趋势。与此同时,管理学、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留学倾向也在近几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也一定程度体现出了国内教育体系的微小调整,以及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的变化。
从具体的专业性质上来看,有25%的学生目前就读的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这一比例显示了交叉学科在国内教育中的兴起和发展趋势。交叉学科通常能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深入的学术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中国香港跻身目的地前三,日本、新加坡靠性价比跃升,黑马爱尔兰首进前十
在2015年到2025年这十一年里,美国、英国一直是热门的留学目的地。在前五年,美国凭借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实力,吸引了不少中国学子前往。而在后六年,英国凭借其较短的学制和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取代美国成为最受意向留学人群欢迎的国家。
多年来,加拿大一直徘徊在意向留学国家/地区排名第三、第四名的位置。然而近三年来,加拿大在留学市场的吸引力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澳大利亚在近三年来重回前四行列。中国香港因地理及性价比等优势,近几年热度持续走高,2025年再次跻身意向留学国家/地区排名前三。日本、新加坡及韩国等亚洲国家近两年的热度也有所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在近几年越来越受留学群体的关注,2025年一跃升到第七的位置。
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人群占比连续11年上涨,短期交换项目热度高涨
自2015年以来,有过国外学习经历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从27%逐渐增长至43%,呈现出稳步递增的态势。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出国留学前,已经通过各种海外学习项目体验国外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并且十分认可。
在这些海外学习项目中,夏/冬令营和国际游学营是学生们参与较多的国外学习项目。此外,短期交换项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参与人数占比连续四年增长明显,这也反映出学生们对国外教育的兴趣和需求在不断增加。
25%左右的家长拥有“海归”背景,精英家庭留学意向达历史峰值
从整体调研数据来看,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知家长占比超过半数,由此可见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人群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更为开放和前瞻性的视野。
更引人注目的是,拥有“海归”学历背景的家长比例连续11年逐年增加,且当前占比已达到25.1%的历史新高。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中国海外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海归人群在国内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留学生未来的发展选择与趋势
留学生告别 "迷茫时代":未来规划与目标更清晰
通过数据来看,意向留学人群和经验留学人群毕业后的主流倾向是就业或创业。
意向留学人群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或创业的占比在近三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对毕业后的规划更加清晰和明确。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就业,并认定许多新兴职业和岗位,这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遇。
而已留学人群在三年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意向留学人群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毕业后选择进一步深造的占比在近两年有显著上升,他们可能是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逐渐激发出钻研学术的兴趣,也更愿意为兴趣和学术追求继续投入。
留学生就业困境:薪资职位匹配难题凸显,职场经验短板引关注
“职位、薪资达不到预期”、“竞争激烈”持续成为近三年留学经验人群面临的主要求职困境。越来越多的留学经验人群面临着“相关实习、工作经验不足” 、“无法找到对口工作” 所带来的求职困难;另一方面,近年来受困于“职业方向和目标不清晰”、“专业能力不足”的留学生人群持续下降。这两方面的现象反映出,留学经验人群在留学期间已经在不断地自主规划求职方向、提升自身能力,但是,在外部就业环境不断艰难的背景下,留学生的求职还需要专业性帮扶,丰富实习工作经验,以便于最大程度的发挥留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金融、教培、互联网稳居前三,跨专业发展成海归求职新趋势
从行业选择来看,金融、教育、计算机是当前意向留学人群的主要预期工作领域。与此同时,受当下就业竞争压力影响,留学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持续下降,跨专业发展成海归求职新趋势。
用人单位看待留学生的视角
企业出海步伐加快,国际人才需求旺盛
根据2025年调研数据,当前招聘市场以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为主体,占比达53%。与此同时,为了能进一步扩大市场,国内许多企业将业务发展的矛头转向海外,存在出海业务或跨国沟通需求的企业占比达42%。由此可见,当前招聘市场对于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需求强烈。
留学生群体成为企业新生力量,超三成用人单位表示留学生必不可少
在2025年,超六成用人单位表示留学生在员工占比中超过10%,有超过两成用人单位表示目前在职员工中,留学生人群超过半数。可见当下留学生群体已经开始在职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留学生的招聘需求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从2023年开始,对留学生的招聘需求有所增长。这表明,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会开始重视并积极招聘留学生,以满足其对多元化和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相信在未来几年内,随着企业对留学生招聘需求的增加,留学生在用人单位中的占比有望呈现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进入职场,并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院校排名成企业招聘 “硬指标”,世界 TOP100 院校学历者更受青睐
近年来,用人单位愈发看重留学生所在的海外高校的全球排名。对于国际留学教育环境不甚了解的企业来说,世界排名是最易量化的指标,也最易被接受和推广。2025年,近七成企业要求留学生的就读院校世界排名在前100。
留学生就业突围:执行力与专业技能成 “职场敲门砖"
根据2025年调研数据,可以看到“学习能力”在留学生自我评估中占据了显著位置,这与国内用人单位高度重视员工的学习能力不谋而合。这也表明,留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这也是企业所看重的。因此,对于留学生而言,保持和提升这一优势将有助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企业也同样非常看重员工的“执行力”和“专业技能”,这与留学生的自评存在较大差异。留学生认为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优势在用人单位看来并不是招聘时的重点考虑因素。这意味着,留学生还需要关注并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