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比大求全”“千校一面”的同质化第三方榜单,正为无数考生的志愿填报带去了太多不利的影响。加上数智化时代到来,各类繁杂信息的快速传播,更加模糊了考生与家长眼中“官方高校排名”的存在。
当大多数人还在依靠第三方平台填报志愿,极少部分考生已通过一则名为“分类评价”的政府排名,摸清了各大院校真正的江湖地位。当学子与强校失之交臂的情况屡屡上演,你是否愿意打破“信息茧房”,了解志愿填报背后的信息差?
“全国首家、上海市政府背书的高校排名”
在志愿填报时,相信许多人都思考过一个问题:哪里可以获得来自官方渠道的权威高校排名?
其实,早在1993年,我国就已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该项指示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分类评价”。
简单来讲,“分类评价”就是不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大学。而是根据他们的特点“分赛道比拼”。此举,正是要打破过往“忽视学科特色差异”的单一评价标准,让考生真真切切地看到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准。
而上海,便是国内率先开展高校分类评价的地区之一。
作为拥有15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城市,上海绝对算得上是我国高教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加上极为蓬勃的地区经济与开放自由度,“魔都”每年都在吸引着无数考生的目光。
但实话说,除上交、复旦、同济、华东师大这四所985外,其余院校在第三方榜单中的排名高低错落、实力难辨。许多计划来上海求学的考生,实难看破第三方榜单的可信度究竟有多少。
此时,上海市政府背书的“分类评价”,恰如一场及时雨,悄然成为了2025考生眼中极具权威性的一版高校排名,变成了上海本土最具含金量的一本“择校指南”。
2024年上海高校分类评价结果高校集中反馈会
上海4所985依旧占据着【学术研究型】高校前四的位置。而在全市第一梯队中,上海大学的表现堪称十分亮眼——整体实力稳稳排在全市第五(三年蝉联),仅次于4所985。
要知道,虽为顶尖211院校,上海大学却常以低调的姿态示人。这份来自政府的官方排名,为何将上大放在全市第5位置?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排名是否权威,数据不会说谎。
在2025年5月最新ESI学科排名中,上海大学学科实力位居全国TOP50,仅次于上海4所985。
从详细信息来看,该校工程学、材料学科、化学3大学科已迈进全球前1‰,14个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入选学科总数仅次于上交、复旦、同济、华东师范。
即便是在工程学这一强校云集、群雄逐鹿的大热赛道,上大的实力仍能超越2所985,跃居全市第3。
而在国际权威排名中,该校的表现也同样出色,不仅三大榜单均位居上海第五、全国TOP50,更实现了对国内多所985的实力反超。
种种数据,都在向我们传递着同一个信息:上海没有错估本土高校的实力,上大正是各路强校中那个“于沉默中爆发”的存在。
更令人称道的是,数据显示,在2025上海各高校本地招生计划中,上海大学是所有市内211里招生规模最大、扩招人数最多的大学。
纵使多年保持低调,但该校持续扩大招生规模、普惠更多学子、增加求学机会的举措,令其在这场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显得弥足珍贵、颇具担当。
曾经,我们试图在1993年那份《纲要》中,窥见中国高校发展的蓝图;如今,我们已能透过种种真实的数据与信息,打破万千考生面前的信息茧房。
真正的高校榜单,应该让莘莘学子看到更加真实的教育资源;而真正的变革政策,也应让每一所努力攀升的大学,绽放其自身独有的光芒与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