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分数线已经出炉,而高三学子和家长们所面临的考验却远没有结束,因为分数出炉之后,接下来的志愿报考环节才是真正的重头戏,高考可是“三分考,七分报”,院校专业选不好,再高的分数也报错了也是白白浪费了努力。
而根据今年的高考难度和上涨的分数线来看,高分数段的学生想冲刺985难度很大,而中等分数段的同学,冲击双一流院校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把命运交给“服从调剂”,不如另辟蹊径,考虑一下优质的双非院校。
所谓的“双非大学”,指的就是那些非985、211也非双一流的普通本科,虽然这些院校没有吸引人的头衔,但近些年来,不少双非一本大学靠着办学定位清晰、学科特色鲜明、区域服务能力强等优点迅速崛起,为广大考生提供了更多优质高等教育选择。
双非院校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他们大多扎根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吸引了不少优质生源,2025年年CNUR发布的最新大学排行榜中,“双非”大学新一轮排名的公布,建议考生和家长根据自身分数和需求选择性参考。
深圳大学位居双非大学榜首,全国总榜第58名,这一成绩足以证明其实力不输双一流院校。创办于1983年的深圳大学,作为改革开放后创立的新型大学,占地面积2.72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
深圳大学的崛起得益于其创新的办学理念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学校年度经费超过40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深圳大学如今的认可度,完美诠释了“城市与大学共同成长”的发展模式。
同样表现出众,且认可度较高的“双非”大学还有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排名第四,全国总榜第91位,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这所始建于1902年的百年老校,经过多次变迁,于1953年正式组建南京化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南京工业大学。
南工大在化工、材料、土木工程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地处六朝古都南京,学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与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名列第五,全国总榜第94位,这所诞生于1956年的高校,前身是创建于杭州的浙江大学研究生部分校,1980年更名为杭州电子工业学院,2004年正式更名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也是杭电的一大特色,学校位于“互联网之城”的杭州,学校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培养了大量被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争抢的IT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平均起薪已超过同地区211高校。
浙江工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也都跻身全国总榜前100名。这两所高校在各自省份都担当着重要角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江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分别排在第六至第八位,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除此之外,昆明理工大学位居第九,在当地是仅次于云南大学的高水平理工类院校,学校历史可追溯至1954年创建的昆明工学院,2002年由原昆明工学院、云南工业大学、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在有色金属冶金、矿业工程等领域具有全国领先水平,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拥有两院院士的高校,昆明理工大学,已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科教力量。
燕山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位列第十和第十一,都是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十二至十四位。
结语:
从榜单中不难看出,多所双非一本院校的强势表现令人瞩目,这份榜单揭示了一个颠覆认知的事实:不少双非一本大学在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上已经超越了部分末流211和双一流高校,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双非”已经不是逆向选择,反而是更有性价比的权衡之举。
对于即将填报高考志愿的学子来说,这份榜单提供了宝贵参考。985和211高校的招生名额有限,录取分数居高不下。而这些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录取门槛相对较低,为那些分数略有不足但求学欲望强烈的学子提供了圆梦机会。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