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几家欢喜几家愁。
各大社交媒体,都在讨论文理分科,有一个真相,所有人却都忽略了!
那就是,考上大学的男生越来越少,大学快变成“高校女儿国”了,性别比严重失调。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24年本科录取比例的女生占比63%,男生仅仅为37%。
这一数据几乎跟2022年全国本科招生比例持平,相当于每百位女生拿到本科录取通知书,仅仅有58位男生可以进入本科院校。
明明曾经的大学是男生的聚集地,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半男生不能进入大学这座“象牙塔”里?
可以发现,在整个求学的过程中,女生在学业上的成绩呈现“压倒”男生的优势。
从1914到2011年,一项对约50万的女生和近60万的男生的成绩数据统计汇总,发现:
在369份的独立文献中,女生在所有课程领域的学业成绩普遍领先于男生,即使是大家认为男生擅长的数学与科学,依然如此。
将近百年间,女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从“读书少”到“高学历”的质的跨越。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看向在高校被女生撑起的半边天时,产房的统计数据却透露着诡异。
自2016年二孩政策实施以来,男生出生的人数始终高于女生。
尤传统高性别的地区更严重,比如说海南,在2020年,男女比例出奇的高,相当于每100个女婴对应着122个男婴。
但在数量不占优势的条件下,女生拿到高校入场券的机会却远远高于男生。
从数据来看,每年上本科的女生所占比例都在增加,并且比前一年多以1~3个百分点。
令人惊讶的是,从2010年的本科女生招生人数开始反超男生,截止2024年,女生本科录取率高达63%。
不仅如此,连状元榜都出现了女多男少的趋势,打破了“高考考场是男人的天下”的规律。
据中国校友会网统计,从1999到2024年这26年,全国状元中的女生状元的比例从40%上升到54.88%,早已反超男生。
在2014年的高考,全国女状元囊括了18个省,从“陪跑”到“领跑”,这场持续20年的“逆袭”震惊了全国。
更让人唏嘘的是,即使走进了大学校门,拿不拿得到毕业证也是另外一说,同样在2022年,大学男生本科毕业生仅仅占比44.7%。
从入学人数到毕业指标,男生比例慢慢降低,以前被男生垄断的行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行业开始出现了女生的身影。
据报道中国女性的就业占比高达43.2%,而且体制内的女生就业人数也出乎意料地在增加。
在2025年6月20日发布的商洛市公务员录取数据显示,2025年录用592人,其中女生录取307人,占比约51.9%。
需要关注的是,在2024年女生录取约占43%,仅仅一年时间,女性在体制内就业比例从43%上升到51.9%,首次反超男性。
在资源相对公平的今天,只要不限性别,女生在各行各业发挥的能力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女生走在人前,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男生都去哪儿了?明明出生时男生的数量远远高于女生。
关于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指责男生精力旺盛,做不到像女生那样沉下心去学习。
教育专家鲁鹏20年来专注家庭教育,他在以往大量的案例中发现男孩体内分泌出大量的睾丸素,需要通过不停活动消耗能量。
清华学霸马钦伟的经历验证了这个观点,他自爆自己过去刚接触网络游戏时,像打开了新世界,一玩起来,就停不下来。
也有人解释是男生开窍晚。
不仅是因为男生的大脑成熟速度相对滞后于女生,而且女生的大脑优先发展左脑。
针对考试的科目,有着学术脑的左脑处理考试的内容更轻松,这也是男孩比同龄女孩慢一些的原因,往往学习还没发力就被中考分流。
但让更多人信服的本质原因是男女之间依然不平等,女性为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才拼命努力。
传统家庭里,父辈的家产依然是留给儿子来养老,他们普遍认为女孩嫁出去很难再反哺娘家。
相较于男生有父母的托举,女生背后好似一无所有,没有兜底的女孩只有教育这一条路才能获取生存的底气。
当女生攥着烫金的学历证书挤进写字楼时,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同一岗位,相同学历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招聘男生。
智联招聘在2023年发布了一组数据,职场中的女性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比男性低12%,细细算来,整整相差1253元。
为了拿到跟男性一样的薪资,女生不得不将学历卷上来,打破企业招聘中的性别偏好。
不少女生心中清楚,要想出人头地,唯有靠自己,当新时代的女生察觉到这一点,就会更坚定地抓住教育这个机会。
当大学校园的女生越来越多时,这场横扫大学的性别逆转,早已不再是没有感情的数据,而是那些挑灯刷题的女生们,用无数个日夜拼出来的“战果”。
但也让不少专家拧紧眉头,他们甚至认为目前的教育选择制度需要改革,这个考试评价系统致使男生弱势。
实际上现在的高考没有任何性别门槛,绝大多数的专业也没有限制性别的条件,无论是女生集中的文科,还是男生集中的工科。
就像河南某高中老师说的那样,卷子摆在哪都一样,女生能拿下,是凭骨子里的“靠自己”的韧劲啃下来的。
有意思的是,对于高校呈现的“女多男少”的现象,不仅在中国存在,而且有的国家甚至出现得比中国更早。
拿英国来说,1848年才让女子进大学,而现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已达占比57%,总数从19世纪末的数百人飙至到如今的166.86万,翻了3000多倍。
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Claudia Goldin曾分析了美国20世纪以来女性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历史数据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几乎在每个国家,如果男生和女生接受的是平等的教育资源,几十年后,女生的表现会比男生的表现得更好。
这不是女生们拼命在攻占大学,而是女生们摆脱了以往的枷锁。
今天的大学专业中,女生可以敢跟男生比图纸,男生敢跟女生拼CPA。
无所谓谁赢了谁,更多的是当两性真正地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各凭本事走自己的路。
-END-
参考资料:
周冲的文艺馆:《中国大学里的男生为什么越来越少?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出现了》
三联生活周刊:《大学男生越来越少,全世界男生都考不过女生吗》
网易新闻:《商洛市2025年公务员录取女生首次超过男生》
新周刊:《大学里的男生,少了?》
作者:玖玖归伊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