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父母打来电话说被外交学院录取的时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北京中学外语分校)的郑墨菲同学自己都有些不可置信。激动过后,又有些感慨,于是写下了一封信封信,思考自己成长与蜕变的成长足迹。
谈及今天的成绩,墨菲同学表示,学校丰富和课程及活动、老师亦师亦友的陪伴,给了她十足的底气。
小语种课程带我启蒙
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坚定信心
心理健康活动疏解学习压力
......
三年里,她经历了成绩起起落落带来的欣喜与失落,也从曾经敏感沉默的小女生蜕变为自信活泼的青年。今天,让我们走进墨菲同学的信里,一起来听听她在二外附中(北京中学外语分校)的成长故事吧~
01
“小语种课程是我专业选择的启蒙”
校内的小语种课程为我如今的专业选择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1+3和高一这两年,法语课每周都不会缺席,课上有外教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教学,即使零基础也可以适应。这一课程让我对法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假期也会通过各种软件自学,渴望了解更多法国文化。
在学习方面,心理讲座常常开展,邀请专家提供建议,保障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心理月以及心理周同样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其中举办各类生动的小活动,颁发奖品,激发我们的参与感同时缓解学习压力。
02
“最艰难的两年,感谢老师没有放弃我”
成绩的优异离不开优秀的老师,老师们不仅承担教书的责任,也作为长辈关心同学们的生活,作为朋友敞开心扉畅聊趣事。他们的一双双手推着我们的小船驶过惊涛骇浪,抵达彼岸。而其中我尤为感谢几位老师。
一模到高考是这几年我过的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成绩掉了接近七十分,数学一度在八九十分徘徊。但是薛新老师一直没有放弃我,让我坚定信心,放下包袱。最终在一遍一遍的练习中数学思维得到了突破。历史老师兰桂莎在传授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到各种有趣的历史事件,让枯燥的课堂也变得生动起来。
让我尤为感激的是班主任吴丽华老师,在高三一年我的心态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经常因为学习或者社交等问题而焦虑。有时我会主动找吴老师谈话,袒露心声,老师总能用种种话语拨动我的心弦,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让我更感动的是在高考最后一天,吴老师中午就把鲜花交给了我的父母,还嘱咐他们不要告诉我,因为下午还有考试。
说回一模之后那段时间,经历成绩的突然下滑,我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成果,想要放弃。但是在和老师们谈话之后,我发现了自己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基础知识上的漏洞,找到了方向,下定决心要最后拼一把,让未来的我不会为此时的颓废而后悔。
二模的成绩依旧没那么理想,但是相较于一模已经提升了许多,再到高考成绩回归正常水平。这几个月每天都过的极其艰难,想过无数次放弃,也被手机和一些娱乐活动诱惑,自制力下降。但是至少坚持下来了,把每天老师布置的和自己增加的任务认真完成,用持久的努力而非短暂的突袭让自己的能力不断提高。
这让我学会了注重当下,全身心投入手边的事情,不去计较结果会是好是坏,不去想太远的事情。和老师们的不断沟通和畅谈让我构筑了更加乐观的心态,即使到高考前也没那么紧张,状态和平时练习一模一样。
03
“学习不能学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现在再回想高考时的自己,还觉得有些不真实。这么几年的高中生活一晃眼就结束了,而我也要迎接大学的未知。有几句话想留给学弟学妹们:学习不能死学,要找到自己适合的方法,比如我就不适合衡水式的封闭学习,可以多跟老师沟通,所谓旁观者清,老师也许能一针见血地点出你身上的问题并根据经验提出方法。再有就是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当下所要关注的事情不是如何提高成绩,而是怎么让高三或者更远的未来的自己不后悔。
最后必须必须要感谢的就是二外附中和所有的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平台,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希望二外附中(北京中学外语分校)能变得更好,也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圆梦!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二外附中(北京中学外语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