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录取,从多个省份已公布的录取情况来看,今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录取格局变化,呈现出三个震撼性趋势。
趋势一:清华北大双双“跌落神坛”
最令人震惊的是,北京大学在内蒙古提前批B段录取中,历史类公共管理专业直接断档,出现0投档的罕见局面。同时,江苏省和陕西省的征集志愿中都出现了北京大学,主要是小语种专业。
清华大学同样遭遇爆冷,在内蒙古历史类提前批投档中,法学类专业最低投档线仅637分,竟然低于武汉大学工商管理类的650分和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类的641分。
趋势二:985高校集体遭遇“专业瓶颈”
985高校集体爆冷现象今年尤为明显。江西省物理类提前批中,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投档线仅576分;江苏省历史类提前批中,重庆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投档线603分;内蒙古提前批中,中山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投档线仅590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广西大学凭借一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投档线达到605分,超过了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等一众985高校。这个曾被视为“末流211”的高校,如今因为专业优势实现了逆袭。
趋势三:“铁饭碗”专业被捧上天
最引人注目的是公费师范生、军校生、警校生等"铁饭碗"专业录取分数线飙升。在江苏省提前批录取中,国防科技大学历史类和物理类投档线都接近清北水平。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类002专业组投档线甚至超过了清华大学。
更令人震惊的是,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类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最高分达614分,全省排名3480;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类教育技术学公费师范生最高分634分,全省排名15728。
以上这些现象共同反映了考生和家长选择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不再盲目追求学校层次,而是更加注重专业前景和就业保障。
正如网友精辟总结的:“以前是清华的土木也是清华,现在是清华的土木也是土木”。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高分考生宁可选择有编制保障的师范类专业,也不愿意冒险选择名校的冷门专业。毕竟,在真正的就业面前,什么都是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