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丹
ID | BMR2004
从教育创新到人才创新再到产业创新,一个城市的整体创造动力,从某些层面上来说,就是教育创新的结果,也是教育创新的推动力。当产业升级与教育创新形成良性循环,一个城市才能真正激发创造活力。
日前,瑞思教育在圆明园举办了“城市RISE大会”北京站活动。这不仅是一场教育行业的盛会,更是AI时代下教培行业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深度探讨。与会专家从政策、产业、教育实践等多角度,勾勒出AI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清晰图景。WTO知名专家、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张汉林,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瑞思教育董事长&CEO王励弘共同揭示了一个核心命题:在AI引发生态重构的今天,教培机构必须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构建“教育—人才—产业”的创新三角生态。
01
AI时代人才能力重构
产业升级需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AI时代尤其如此,人工智能极大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就业结构调整。张汉林认为,AI时代对于人才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衡量标准正在逐步国际化、人才技能趋向多学科整合、人才素养要求问题解决与创新等底层素养。他坚定地认为,跨文化传播、国际化视野以及文化适应性,是面对下一个10年全球化的必备能力,其中优秀的语言能力不可或缺。AI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改写人才评价标准,教育需要从单一学科培养转向“T型人才”培育——既有专业深度,又有跨界广度。
瑞思教育联合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少儿综合能力教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印证了这一判断,AI技术应用会放大人才核心素质的竞争价值,单纯的知识记忆型教育模式正在失效。
具体而言,AI对人才提出了多种能力要求,首先是“高技能与多学科交叉能力”: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才,涵盖计算机科学数学、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劳动者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将AI技术与所在行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其次还需要具备“创新与持续学习能力”:Al技术的发展要求劳动者具备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和设计思路。同时,劳动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最后还需要具备“伦理与数据意识”:劳动者需要理解Al伦理、数据隐私和算法治理等问题,确保工作中遵循相关规范。
陈志文则认为,当下,教育已悄然成为国家竞争的新战场。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背后,是AI时代全球人才争夺战的全新升级,也是中国教育必须直面的时代命题。同时,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加剧这场人才竞争的复杂性: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人才瓶颈,又要适应AI时代的能力需求变革。
02
能力本位:教育价值的重新锚定
陈志文表示,AI时代的教育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育人理念的根本变革。“建设教育强国不是办更多大学,而是让教育扎根中国大地——为拔尖创新人才开辟通道,为产业需求输送应用型人才,让每个孩子学会解决真实问题。”陈志文坦言,“当大语言模型可以轻松完成学术论文,教育的价值必须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培养,同时,个性化教育需要从规模化供给转向真正的因材施教。”
这种转变对教培机构提出了双重挑战:一方面,单纯的知识传授型课程将迅速贬值,机构必须重新定位价值主张;另一方面,技术投入门槛提高,数字化转型成为生死存亡之战。《报告》显示,一线城市87%的高学历家长已将AI素养视为孩子核心竞争力,这要求教培机构必须将技术能力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
“在这样的历史节点上,教培机构既面临着被技术颠覆的风险,也迎来了重新定义教育价值的重大机遇。”王励弘表示,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一个“不可能三角”——高质量、个性化与规模化难以兼得。通常,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名师辅导成本高昂,而大规模普及又往往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但AI技术的突破正在重构这一格局,让高质量、个性化智能教育平台能够为每个学生定制学习路径,自适应算法可以精准识别知识盲区,虚拟教师能提供7×24小时的辅导支持。如瑞思正在实践的,通过线上数理思维训练与阅读升级系统,结合线下互动课堂,正在探索规模化个性化教育的新可能。王励弘特别强调:“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在瑞思,教师用70%精力设计互动场景,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教育温度。”
03
教育创新实践:
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范式转移
王励弘认为,在知识获取变得空前便捷的时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必然从“知道什么”转向“能做什么”。《报告》的数据也印证了这种需求的变化:2021—2025年,北京家长选择教育产品的首要考量从“知识掌握度”变为“孩子兴趣度”,对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关注度提升47%。这种需求变化倒逼教培机构重构教学模式。瑞思教育教学交付负责人张美杰表示,显然,综合能力培养成为家长新“刚需”。其中,多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想象创造力等是家长认为孩子未来发展所需的重要核心能力。
瑞思教育的“三级能力火箭”模型理论颇具启发性,为破解“内卷”提供底层逻辑:语言、数学等基础学科能力是个人能力的一级推进器,而个人素养与社会素养构成的六大核心能力(阅读、写作、思考、沟通、合作、问题解决)是决定人生高度的二级推进器;第三级推进器则是未来学习力,包括终身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值得关注的是,瑞思教育推出的“少年商学院”项目不再局限于知识传授,而是聚焦德商、情商、财商、逆商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将财商重新定义为“资源处理能力”,这种理念创新正是对AI时代人才需求的精准把握:教育不再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而是培养孩子持续参与、主动表现、适应变化的底层能力。
从“知识跃迁”到“能力跃迁”,教培行业正在经历范式转移。那些能把握政策方向、深耕产业需求、创新教育实践的机构,将在AI时代赢得先机。正如王励弘所言:“未来的教育,不是让学生与AI竞争,而是教会他们驾驭AI——这需要好奇心、创造力和人文情怀,这些永远是人类独有的珍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