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和美乡村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抓手,旨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多元目标。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实施,高职院校可以凭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优势及实践平台资源,有效破解乡村产业技术瓶颈,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优化专业布局
对接特色产业需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当与相关部门、村集体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获取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具体要求,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打造与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相适配的专业群,满足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专业群建设策略。明确相关专业群建设策略,提升对于乡村特色产业的支撑能力。首先,统筹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推动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及校外合作企业优质资源等在内的多样化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其次,通过内培外引双轮驱动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服务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以保障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再次,对教师队伍展开专业培训,兼顾思想引领工作,定期组织集中统一培训培养教师队伍的“三农”情愫,使其能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主动将乡村振兴理念有机融入课堂,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最后,根据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及倾向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及教学内容,以确保院校专业群建设始终与和美乡村建设实际需求保持同步。
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依托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企业等资源,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方式,推进产学研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成,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多样、更能锻炼人的实践环境和机会,使其明晰乡村振兴特色产业从研发到销售的全流程、各环节,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地服务和美乡村建设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见识。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在传统课程体系设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要求相关专业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和育人目标,设计更贴近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田间课堂、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诚聘行业专家、合作企业导师等担任实践导师,辅助专业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对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科学监测和专业评估,为优化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和鼓励相关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在激发其实践热情的同时,以比赛的形式检验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展技术攻关
组建科研团队。整合校内科研力量和专家学者成立科研团队,针对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展开攻关。一方面,选拔在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方面有所建树的知名教授、青年教师等组成核心团队,为其配备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助推其开展针对性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在核心团队研究工作遇到瓶颈时,引入相关领域的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和科研人员等专业人士,共同攻克技术瓶颈。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在解决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难题表现优异的科研团队,高职院校需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嘉奖,以激励更多有能力的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更大的热情投入技术攻关工作。技术攻关方向与成果转化。围绕绿色生产技术、智能化装备研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影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结合地方和美乡村建设实际状况,展开深入研究;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美乡村建设示范地、合作企业等深入交流,共同推动相关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从而有效提升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助力。(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劳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