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法考的刘家安老师是民法备考的可靠领路人。作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民法典》起草参与学者,他连续斩获 “最受本科生欢迎教师” 荣誉,擅长用罗马法思维拆解体系,以 “买房过户” 等案例讲透物权变动等难点,课程逻辑清晰,让抽象法理变得易懂,尤其适合零基础考生建立知识框架。
民法复习需精准把握新增考点与传统重点。2025 年考纲新增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重点关注离婚财产分割中的房屋处理、特殊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规则,以及离婚经济补偿、损害赔偿等救济制度。侵权责任编新解释也需重视,涉及共同侵权认定与责任划分。
传统高频考点中,物权变动是重中之重,尤其是不动产物权登记规则(含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效力)和动产交付制度,近年考查频次占物权部分 40% 以上。合同编需掌握债权让与、债务承担的效力认定,以及合同解除、违约金与定金适用规则。此外,善意取得、表见代理、代位继承等考点几乎年年必考,需重点突破。
婚姻家庭与继承部分,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的情形识别,以及数份遗嘱效力冲突解决规则,既是重点也是易错点。侵权责任中的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高空抛物责任等特殊侵权类型,常结合实际案例考查,需理解归责原则与举证责任分配。
基础阶段(3-6 月)要搭建体系框架。跟随刘家安老师课程梳理民法总论、物权、合同等核心模块,用思维导图串联请求权基础理论。重点研读《民法典》及配套司法解释,尤其注意 2025 年新增的婚姻家庭编解释中 “同居财产处理” 与 “离婚子女抚养” 条款,做好新旧法条对比笔记。
强化阶段(7-8 月)需案例与真题双管齐下。结合刘家安《债法案例研习》中的 “三步拆解法”(事实梳理→法律关系定位→请求权分析),每天练习 2-3 个综合案例。真题要优先做近 5 年考题,特别关注物权与合同交叉命题,如 “一房数卖” 中的权利冲突解决。针对易错点建立错题本,标注 “善意取得 vs 无权处分” 等易混概念。
冲刺阶段(9 月至考前)聚焦新增考点与模拟实战。针对婚姻家庭编新修内容制作 “法条速查表”,对比新旧规定差异。用模拟题训练民商交叉案例分析能力,尤其注意公司法与合同法的衔接问题。背诵重点法条时,结合刘家安课程中的 “关键词记忆法”,如物权变动中 “登记生效” 与 “登记对抗” 的区分标准。
备考中要避免两大误区:一是忽视新增考点时效性,2025 年离婚财产处理规则变化较大,需舍弃旧题答案;二是死记硬背脱离案例,应像刘家安老师强调的 “用生活场景理解法理”,比如用 “租赁房屋装修纠纷” 理解添附制度。按此规划复习,既能夯实基础又能精准突破,民法高分并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