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府之国”成都,创新与活力如锦江之水奔涌不息。这座身处大陆中心地带的城市,不仅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更是新时代中国西部崛起的引擎,尤其在电子信息、软件服务、数字文创等新兴产业领域展现出蓬勃生机。作为中国重要的软件名城,成都汇聚了全球顶尖的IT企业和创新资源,为相关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在这片充满机遇与创造力的热土上,成都东软学院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深深扎根于成都的发展脉络之中,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
这所诞生于2003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于2011年成功升格为四川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并在此后相继通过学士学位评估、成为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单位、应用型整体转型改革试点高校,更在2021年成为四川省首所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现已跻身四川省首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之列,发展潜力巨大。
作为一所产教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学,成都东软学院自建校之初便明确了服务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始终秉承“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将学校特殊的办学背景与成都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生态深度融入学校血脉。学院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大健康、数字艺术等新兴产业,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IT+数媒+康养”学科格局,构建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六大专业群。
为了将产业需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成都东软学院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施的“1321”学期制即1学年=3学期,2个基于案例和项目的理论学期 + 1个集中训练的实践学期。这是其精髓所在,显著强化了知识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确保学生所学技能紧跟产业前沿。
学校强大的师资队伍是这一体系的有力保障,其中既有理论功底深厚的学者,更有大量来自东软集团、思科、SAP等知名企业的“双师型”教师,他们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实战案例,同时学校还邀请行业专家以“东软大讲堂”等方式开展培训。教师实践能力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省级以上竞赛并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的达百余人。
这种深度的产教融合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学校师生在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红点设计奖(Red Dot Design Award)以及“三创赛”、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竞赛、蓝桥杯、ISCC智能安全赛等重量级赛事中摘金夺银,充分展现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实力,其水平足以与国际顶尖高校同台竞技。
成都东软学院最妙的地方,是把读书变成了一场 “沉浸式成长”—— 在青城山的翠色里悟代码逻辑,在真实的企业项目里练实战本事,连呼吸的空气里都飘着创新的味道。对想在 IT、数媒领域闯一番天地的年轻人来说,选择这里,就像站在了产业浪潮的浪尖上——脚下是5A景区的清幽,眼前是成都IT江湖的广阔,手里攥着的,是能直接兑换成职场竞争力的真本事。
这样的大学,哪是简单的 “值得报考”?分明是给不甘平庸的青春,搭了个踩着产业风口起飞的跳板。
上一篇:把山区孩子的前路照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