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华兴实验学校教室里,回荡着沈老师激昂洪亮的上课声。每节课前,沈老师总是带着她的上课神器—小蜜蜂,坚定地走向教室,以最好的状态给学生们上课,七年来始终如一。2018年,23岁的沈洋帆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毕业,来到距离铜梁城区35公里的华兴实验学校任教,她精耕讲台、守护成长;2021年,沈洋帆当选为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区人大代表,她倾听民生、履职尽责,始终用青春和热忱书写着履职育人的双重答卷。
在双重角色中锚定方向。“代表证和教师资格证,都是我的‘责任证’,脚下的讲台和选民的期待都是我的‘责任田’。”沈洋帆牢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在学校主动亮明代表身份,把意见建议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她注意到教室走廊和厕所门口是学生活动频繁且易于发生意外事件的关键区域,这些区域又缺少监控设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于是,她在区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在农村学校走廊、厕所门口等关键区域安装监控设施的建议”,经有关部门办理落实,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欺凌与暴力,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因履职积极,沈洋帆获评2024年优秀区人大代表。
用教育初心践行使命担当。在华兴实验学校担任班主任的六年里,沈洋帆既做学生的严师,也当学生的益友。她关注每名学生的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发光”是她对学生和家长的承诺。针对学困生,她精心制定“一对一”辅导计划;针对困难学生,她积极与校团委联系,争取社会团体为困难学生家庭送上关怀和物资。她发现班里大多学生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不在身边,存在一定情感缺失,她便定期为学生们开展心理疏导,让学生压力得到有效排解,并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们感受家的温暖。同时,她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关于增设专职心理老师岗位的建议”,以满足华兴实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在她的呼吁和争取下,现已建立华兴实验学校学生心理咨询室2个,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心理负担。
以专业成长赋能教育质量。在基层学校的七年里,作为语文、英语双科教师,沈洋帆始终把提升课堂效率、夯实学生基础放在首位,琢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她积极参与铜梁区骨干教师培训,专研新课标理念,探索开展“情景化课堂教学模式”。她多次参加各类赛课并在片区评比中获奖,尤其是语文课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所带班级成绩连续多年在片区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和“优秀班集体”。她还牵头开展“习字育人”在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融合模式课题研究,带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沈洋帆常说:“年轻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在她的带动下,华兴实验学校的年轻教师们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用新思路激活基层教育活力。面对乡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现状,沈洋帆总是善用“新点子”破解难题。她提出联合校德育处开展“传文化薪火,励报国壮志”活动,让文化在校园扎根;联合镇平安办利用小视频开展反诈、防溺水等宣传活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牵头组建学校朗诵社团,带着孩子们在文字里感受语言的魅力;带领学生参加六一儿童节活动,编排歌舞《五月奇迹》、大相声《大和小》等节目……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让学生能够学好课本的同时,也能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展现。
沈洋帆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的需求是最亮的指引,在讲台,就要育好每颗苗;当代表,就要办好每件事。”七年教育路,青春践初心。在未来的路上,她将继续以双重身份践行使命,既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做好群众心声的“代言人”,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