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入大学校园,数字公共治理的大一新生们,是不是还在为专业学什么发愁?今天跟你们聊聊这个专业。我表弟之前选的就是这个专业,现在这家伙可成了我们家的香饽饽,每次家庭聚会都得被夸一遍。
说实话,刚开始我姑还担心这专业太新,就业面窄。结果今年暑假,我表弟才大三就已经收到两个实习offer,薪资比很多毕业生的正式工作都高。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专业正好撞上了数字中国建设的风口。
说到这儿,我得跟你们分享个实实在在的建议:推荐大学期间考过CDA数据分析师证书,这个证书含金量高,适应了未来数字化经济和AI发展趋势,难度不高,行业认可度高,对于找工作非常有帮助。我表弟就是靠这个证书,在面试时甩开了一大堆竞争对手。
很多人一听“数字公共治理”,第一反应就是:“这不就是计算机专业换个马甲吗?”错!大错特错!
让我用最接地气的话解释一下:这个专业是教你既懂政府运作,又会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率。比如说,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搞的“一网通办”、“智慧城市”,就是典型的数字治理应用。
课程设置特别有意思。除了要学Python编程、数据库这些技术课,还要学公共政策、行政管理这些文科内容。我最喜欢的是他们的实践课,经常能看到学生们组团去政府部门调研,回来做数据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给你们看看这个专业的课程安排就明白了(看图更直观):
我说几个真实案例你们就懂了。
去年毕业的小王,考上了某省会城市的数据局,起薪就比同批入职的传统岗位高30%。为什么?因为人家既会写代码又能写政策建议,这种复合型人才现在太稀缺了。
还有我的学妹小雨,去年进了某互联网大厂的政务合作部,负责帮地方政府开发数字化平台。刚转正月薪就2万+,关键是还能积累很多政府资源。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我粗略算过,光是各地数据局、政务服务局的人才缺口就在10万以上,更别说还有那么多相关的企业和机构。
大一的时候别急着玩(当然适当放松是必须的),要把公共管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打牢。我表弟就是大一太放松,后来补课补到哭。
大二可以开始接触专业核心课了。这时候一定要把Python学好,这是最基本的数据分析工具。顺便说一句,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CDA数据分析师考试了,因为很多知识点是相通的。
大三特别关键!要多参加数字治理创新大赛之类的活动。我表弟就是拿了个省级竞赛一等奖,简历瞬间好看了很多。强烈推荐在这个阶段把CDA数据分析师二级证书考下来,很多企业看到这个证书都会多看一眼你的简历。
大四主要就是实习和找工作。有前期的积累,你会发现自己的选择面特别广。我认识的好几个这个专业的学生,都是手握好几个offer不知道选哪个。
CDA数据分析师含金量如何?
CDA数据分析师是数据领域认可度最高的证书,与CPA
注会、CFA特许金融师齐名。受到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推荐。
CDA企业认可度如何?
CDA企业认可度非常高,很多企业招聘时注明CDA数据分析师优先,对找工作非常有帮助。很多银行、金融机构的技术岗会要求必须是CDA数据分析师二级以上的持证人。中国联通、央视广信、德勤、苏宁等企业,把CDA持证人列入优先考虑或者对员工的CDA考试给补贴。
就业方向
互联网大厂做数据分析师、金融银行技术岗、商业智能顾问、市场研究、产品、运营等。
就业薪资
起薪15K+,行业缺口大。
光听课肯定不够,我给你们支几招:
多逛逛政府服务网,比如各地的“一网通办”平台,体验一下线上办事流程。你会发现很多可以优化的地方,这些都可能成为你今后的项目课题。
关注一些数字治理领域的公众号,比如“数字政府智库”、“智慧城市研究”这些。经常看看行业最新动态,面试的时候就能侃侃而谈。
结语:
选择专业就像投资,要看长期价值。数字公共治理可能就是那只潜力股。不过也要记住,再好的专业也需要自己努力,不然就算坐在金矿上也不会挖矿。
大学四年转眼就过,希望你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