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乐县大发瑶族乡连绵的群山之间,福瑶教学点的几间校舍虽不起眼,却因一位教师的坚守而充满生机。他就是林新兴,自1993年7月毕业以来,27年如一日扎根偏远教学点,用知识与热爱,为过山瑶子女铺就“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更用这份坚守,点燃了身边人接力育人的火种。
教师林新兴给学生们上课
从大山走出
再回大山坚守
“我本身就是大山里的孩子,知道读书对山里娃意味着什么。”林新兴的家乡在大发瑶族乡四冲村,年少时对知识的渴望,让他深知“走出大山”需要教育的助力。1993年,刚毕业的他没有选择繁华的城镇,而是主动回到大发瑶族乡,一头扎进最偏远的教学点。
27年间,他的足迹遍布巴江、黄龙、广运、福瑶、印山等多个教学点。这些地方山路崎岖、条件艰苦,有的教学点曾只有一两间破旧校舍,但林新兴从没想过放弃。“要想走出大山,就要多读书;要做有用的人,就得从小培养。”这句质朴的话,成了他坚守山区教育的初心,也悄悄影响着身边的人——如今与他并肩任教的林格,正是他当年教过的学生。
教师林新兴批改作业
“小的时候林老师就是我的老师,我也想像他一样,在村里面给孩子们教更多的知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林格的话,道出了两代教师的传承。从被林新兴照亮求学路的学生,到如今共同守护山村教育的同事,这份“反哺大山”的信念,在福瑶教学点延续。
两人并肩
守护“微小学”
如今的福瑶教学点,是典型的“微小学”:3个班级(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仅林新兴和林格两名教师,9名学生全是过山瑶子女。作为教学点的“老大哥”,林新兴身兼数职——既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也是孩子们的生活辅导员、安全守护者;而林格则跟着他学习教学经验,两人分工协作,把教学点打理得井井有条。
教师林新兴辅导学生学习
课堂上,林新兴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常常是给一年级讲完拼音,转身又要给二年级辅导算术;林格则主动承担起课后辅导的工作,耐心帮基础薄弱的孩子查漏补缺。课后,两人最记挂的是孩子的安全,每逢下雨天,他们总会分头在各个路口等候,牵着孩子们的手走过泥泞的山路;遇到孩子身体不舒服,两人一个联系家长,一个照看孩子,默契得像家人。
“林老师不光教孩子知识,还把孩子的生活照顾得妥妥帖帖,把娃交给他们,我们一百个放心。”学生家长雷锦术的话,道出了所有家长对两位老师的信任。
传理念树理想
点亮出山梦
在林新兴看来,山区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孩子掌握知识,更要帮他们打开眼界、树立理想——这也是他想传递给林格,更想传递给所有孩子的信念。“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新的教育理念带回山里,让孩子们知道大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他们有勇气、有能力走出大山。”
为了帮孩子开拓视野,林新兴会从县城带回绘本、科普书,和林格一起给孩子们讲大山之外的故事;两人还会特意组织“我的梦想”分享会,当听到孩子说“长大想当老师,像林老师、林格老师一样教更多学生”“想当医生治病救人”“想当兵保护国家”时,他们比谁都开心——这意味着,他们播下的“理想种子”,正在孩子们心中发芽。
27年,林新兴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瑶乡的山区教育;如今,有了林格的加入,这份坚守有了新的力量。这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老教师”,不仅自己做大山孩子的“引路人”,更用初心点燃了更多人反哺家乡的热情,让更多瑶乡子女通过知识的力量,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平乐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汪文卿 马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