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保研和考研成功的学生应该都开学了吧?大家会发现,这两种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对待、以及开学时的状态态度完全不一样。
如果你是一名保研生,不会在开学临近时才联系自己的导师,而是早在之前就已经通过夏令营拿到了优秀营员名额,还和导师互通邮件。
甚至获得了提前面试的机会。所以说,保研生怎么可能在各方面都和考研生一样呢?这么看来,到底谁更占优势、更胜一筹,答案其实很明显。
如果说导师更喜欢保研生,那么考研的学子肯定会非常不满,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比保研的学生差多少。
甚至可以说,有的学生原本在本科院校没有保研机会,比如一所普通院校的学生,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像北大这样层次的高校,还创造了本校的升学奇迹。
那这样的学生难道不比保研生更厉害吗?但有一位 211 院校的女生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她最近经历了一次很大的打击。
这位女生说,自己高考时的成绩本来能去 985 院校的冷门专业,可她觉得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就选择了一所 211 院校当 “鸡头”。
她读的是这所学校最好的专业,而且这所学校也算是顶尖 211 院校之一。可等到保研的时候,她却傻眼了。
因为她想去自己当年高考没去成的那所 985 院校,这一次她是以顶尖 211 院校学生的全新身份申请,本以为这样就能争取到当年想读的那个好专业。
可对方院校的老师却非常残酷,连她的简历都没多看一眼,直接就说 “抱歉,你的学历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而和她竞争同一个保研名额的,还有一些所谓末流 985 高校的学生。比如有一位考生来自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可能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被定为 985 高校进行建设,但学校的真实实力其实不如很多 211 院校。
可即便如此,她申请的那所 985 院校还是接受了这位云南大学的考生,却没有录取她这个顶尖 211 院校的学生。
这位女同学心里真的相当崩溃,于是在最后关头还是放弃了保研。不过她的学习能力非常不错,在距离考研仅剩三个月的时候,又选择了考研这条路。
并且毅然而然地考上了那所她之前申请保研的 985 高校。但即便成功考上了,她内心仍然十分不平衡。
因为她发现导师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偏向保研的学生,似乎觉得那些学生是自己当初亲自挑选的,出身更 “纯正”,所以比考研上来的学生更知根知底。
考研生面对这种偏向时,与其陷入不平衡的情绪里,不如试着换个角度调整心态。首先要明白,导师对保研生的 “偏向”。
更多是因为前期有夏令营、邮件沟通等接触,彼此更熟悉,并非否定考研生的能力。既然已经凭实力考上同一所高校,就说明自己的潜力并不逊色。
接下来要做的是把注意力拉回自身学习。可以给自己制定清晰的阶段目标,比如每周掌握哪些专业知识点、完成几篇文献阅读。
用具体的学习进度替代无谓的比较。遇到情绪波动时,也可以和同为考研的同学交流,大家有着相似的经历,既能互相倾诉缓解压力,也能一起探讨学习方法。
毕竟读研最终拼的是专业能力,只要专注提升自己,慢慢也能让导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平衡感自然会逐渐找回。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