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的湖泊萎缩
开心田螺
2025-09-28 04:16:05
0

湖泊萎缩是高考地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高频考点,它综合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常作为综合大题出现。下面我将为你系统梳理关于“湖泊萎缩”的考点、分析思路和答题技巧。

一、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核心考点)

高考中分析原因通常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角度展开,并且要强调人为原因是主导因素。

(一)自然原因

1.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1)降水减少:流域内降水减少,直接导致湖泊补给水源不足。

(2)蒸发加剧:气温升高,湖面蒸发量增大,导致湖水水量亏损。

(3)冰川退缩:对于依赖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如青藏高原湖泊),初期冰川加速融化可能使湖面扩大,但长期来看,冰川储量耗尽后,融水补给将急剧减少,导致湖泊萎缩。

2.地质构造运动

局部地壳抬升,可能导致湖水外泄,或者流域范围改变,但这个过程非常缓慢,通常不是现代湖泊快速萎缩的主因。

(二)人为原因(重中之重)

1.过度引水灌溉:这是干旱、半干旱区湖泊萎缩的最主要原因。

(1)过程:在湖泊上游的河流沿岸大规模开垦农田,修建水库、渠道,截留了大量本该流入湖泊的河水。

(2)典型案例:咸海萎缩、艾比湖萎缩、罗布泊干涸。

2.围湖造田

(1)过程:在湖泊周边地区(湖滨带)修筑堤坝,排干湖水,开辟为农田。这直接减少了湖泊的面积和容积。

(2)典型案例:洞庭湖、鄱阳湖面积的历史性缩小。

3.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增加

随着流域内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从入湖河流中取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入湖水量锐减。

4.水土流失与湖床淤高

(1)流域内植被破坏(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被河流带入湖泊并沉积,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容积减小。

(2)典型案例:洞庭湖“泥沙淤积”是其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

5.水资源浪费与污染

灌溉方式落后(如大水漫灌)导致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水污染虽不直接减少水量,但会降低水资源的可利用性,间接加剧水资源短缺。

二、湖泊萎缩带来的影响(危害)

分析影响要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层面展开。

(一)生态环境危害

1.生物多样性锐减:湖泊萎缩、湿地减少,使水生生物、湿地植物的栖息地破坏,导致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2.湖水盐度升高(对于内流湖):湖泊失去河水补给,蒸发加剧,盐分在湖中不断浓缩,导致湖水盐度增加,最终变成咸水湖或盐沼,鱼类等生物无法生存。(咸海是典型)

3.气候趋于干旱:湖泊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区域空气湿度下降,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可能导致当地降水减少,加剧干旱。

4.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湖底裸露的盐碱物质在风力作用下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周围土地盐碱化、沙化,形成“白色风暴”(咸海地区)。

5.地下水水位下降:湖泊水位下降,对其周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减弱,可能引起周边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二)社会经济危害

1.渔业资源枯竭:湖泊面积缩小、盐度变化或污染导致渔业产量大幅下降。

2.农业灌溉水源短缺:湖泊萎缩反过来又加剧了区域水资源危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3.航运价值丧失:水位下降,航道变浅,航运功能衰退。

4.旅游景观破坏:美丽的湖光山色消失,旅游资源价值降低。

5.威胁居民健康:干涸的湖底扬起的盐尘可能污染空气,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三、治理措施(应对策略)

治理措施要与原因相对应,体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1.统筹管理,节约用水

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推行节水农业(如滴灌、喷灌),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公民节水意识。

2.退耕还湖,退田还湿

拆除非法围垦的堤坝,恢复湖泊原有的蓄水面积和湿地生态功能。(洞庭湖、鄱阳湖的重要措施)

3.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在湖泊上游及周边地区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从而减轻湖泊的泥沙淤积。

4.合理利用,防治污染

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防治湖泊富营养化,保护水质。

5.跨流域调水(需谨慎评估)

在极端缺水地区,可考虑从外流域调水补给湖泊(如向白洋淀、艾比湖生态补水),但需充分评估其对调出区的生态影响。

四、高考答题技巧与模板

1.审题关键:看清题目问的是原因、影响还是措施,或者是“分析...”这种需要综合阐述的指令。

2.答题结构

(1)原因类:自然原因(气候、蒸发/降水) + 人为原因(用水结构:农业灌溉、工业生活;围湖造田;植被破坏)。

(2)影响类:生态影响(生物、气候、盐碱化、地下水) + 社会经济影响(农业、渔业、航运、健康)。

(3)措施类:管理(统筹规划) + 工程(退耕还湖、调水) + 生物(植树造林) + 技术(节水技术) + 法律(污染防治法规)。

3.结合材料:一定要从题目给出的图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提到的“修建水库”、“扩大耕地”、“降水量线变化”等词语,都是答题的重要依据。

4.案例支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简要提及典型案例如咸海(过度引水)、洞庭湖(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能使答案更出彩。

五、经典案例链接

1.咸海:人为原因的极致体现——为发展棉花种植,大规模引阿姆河、锡尔河水灌溉。

2.洞庭湖/鄱阳湖:“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的典型,现在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湖”。

3.艾比湖: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因上游垦荒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而萎缩。

4.青海湖:曾因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一度萎缩,近年来通过生态保护措施,水位有所回升,是治理的正面案例。

六、例题分析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盆开阔、湖水较浅,水生植物繁盛。由于大规模的人为排水和围湖造田,草海水域面积一度仅存5平方千米。1980年贵州省决定恢复草海,1992年当地被设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2022 年草海水域面积达46.5 平方千米,超过 10 万只候鸟在此越冬。下图示意草海的地理位置。

(1)简述草海萎缩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2)分析当前草海成为众多候鸟越冬地的有利条件。

(6分)(3)从生态安全的角度,说明建立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意义。(6分)

答案:(1)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作用减弱;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多样性减少;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质下降;调节径流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加。(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

(2)湖盆开阔,水域面积广,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水生植物繁盛,鱼类众多,鸟类食物充足;湖水较浅,便于鸟类觅食;纬度较低,冬季温度适宜,利于鸟类越冬;该地为自然保护区,人类干扰较小。(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草海湿地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护区涵盖整个草海范围,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草海湿地具有维持水循环、调节气候、蓄洪抗旱等功能,建立保护区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的场所:有利于培养公民生态文明观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上一篇:小平邦彦的学习密码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搞懂这俩报告,求职升学不踩坑!... 搞懂这俩“证”,求职升学不踩坑!学历/学籍报告区别大揭秘 还在把“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和“学籍在...
14年湖南学霸黄雨桐放弃高考,... 长沙女孩黄雨桐:从雅礼学霸到剑桥精英的成长之路 在2014年,湖南长沙雅礼中学的一位女生黄雨桐成...
关系1670多万学生群体,这份... 我国有近60%的高中学生,是在县域中学读书,县中办得好不好,关系到1670多万学生的成长成才。 日前...
大专生如何申请香港本科?香港专... 同学说,曾经公司发年度晋升名单,看着同事拿着本科证顺理成章地升职涨薪,攥着手里的大专毕业证,心里又酸...
一班一韵,润心无声!裕安学校开...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方杰 班级文化是校园精神的隐性脉络,也是五育融合的无声载体。为营造...
尚勇开武铸品格 明礼润心向未来... 武术,蕴中华之浩然风骨,铸民族之铮铮脊梁。为深耕“尚勇”育人特色,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格底色,厚植文...
暖心值守 “护学岗” 城管担当... 在城区各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门口,总能看到一抹抹 “城管蓝” 的身影 —— 他们不仅是市容秩序的守护者...
河南省青桐鸣2025年高三上学...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建构中...
如何准备成功的博士后面试 如何准备成功的博士后面试 博士后研究阶段是学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而进站前的面试则是决定能否顺利进...